【台灣環保設計】紙材代鐵絲 工程師聯老紙廠製燒得盡的天燈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台灣環保設計】紙材代鐵絲 工程師聯老紙廠製燒得盡的天燈

06.04.2018
dfvdsv

到平溪放天燈祈福,是不少香港人遊台灣的指定動作。諷刺的是,天燈雖承載了對未來的祝願,散落一地後卻成為了生態的威脅。近年,台灣禁放天燈之聲不絕於耳,文化銀行──一個來自台灣的文化保育媒體──竟敢反其道而行,極力捍衛寶島天燈文化,提出以永續的方式讓天燈繼續升空。

Group Shots of Hebei China Fortune F.C. for the 2017 Chinese Super League

天燈文化去或留?

相傳天燈由孔明於三國時代發明,原為傳遞軍事訊息的工具,其後在民間廣為流傳,演化為祈福活動。昔日民眾深信向天點放寫有祈福語句的天燈能獲上天眷顧,加上國語的「天燈」與台語的「添丁」讀音相近,他們取其吉祥之意,寓意添子添孫。雖然如今已無法考證習俗於何時傳入台灣,但祈福燈確實成了當地文化。文化銀行其中一位創辦人邵璦婷認為,平溪天燈節是台灣少數能躍上國際舞台的傳統文化慶典,每點火光象徵祝福、團結和希望,不但為人們帶來鼓舞人心的震撼力,亦吸引了五湖四海的觀光客前來發掘傳統文化的寶藏,為這片土地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

文化銀行團隊,右起為洪璿岳、邵璦婷、王品涵、陳慕天、陳郁嘉
文化銀行團隊,右起為洪璿岳、邵璦婷、王品涵、陳慕天、陳郁嘉

可惜風光背後,帶來一連串環境問題。平溪每年有三十多萬顆天燈飄揚,不少未燃燒盡的天燈會落回地面,不但導致多次火災及交通事故,也製造了超過四十五噸的山林垃圾。當地政府曾發放「回收獎金」,鼓勵居民到樹林回收天燈殘骸。動輒過百萬,最多亦只能收回九成,餘下有大概五噸不能分解的支架從此隱居深山,甚至危及野生動物的安危。

璦婷謂,每逢踏入天燈節,當地總會引發連場爭辯,一方認為天燈構成環境污染,不容再放;另一方則堅持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需被承傳。面對社會的分歧,文化銀行既不忍風俗絕跡,又不捨生態遭受破壞,於是靈機一觸,構思研發「零殘骸天燈」。「我們希望環保天燈可以成為一個典範,讓社會大眾看到,台灣的年輕人是如何試圖解決環保和文化之間的衝突。我們不是禁止問題的發生,而是想辦法解決,取得兩種價值觀之間的平衡。」

文化銀行團隊,右起為洪璿岳、邵璦婷、王品涵、陳慕天、陳郁嘉
文化銀行團隊,右起為洪璿岳、邵璦婷、王品涵、陳慕天、陳郁嘉

燃燒殆盡不留痕

文化銀行解釋,現時的天燈之所以不環保,全因支架過於堅固,而且材質分解得太慢,甚至無法被分解。所以他們找來機械工程師合作,經過一年三十多次的測試,終以紙材取代鐵絲和電線膠布,希望能製成在空中徹底燃燒成灰的全紙天燈。

5a823772cc988

團隊先用澱粉研發出新款糯米紙作為燈罩素料,質感有如白兔糖糖衣,遇水即溶,遇火能燒,使未能化灰的細碎紙屑被雨水沖刷後也可快速分解。另外,支架必須有一定的耐燃能力和承托力,才能讓天燈升到安全高度後方開始燃燒。於是,工程師參考雞蛋防撞盒的設計原理,以紙塑熱壓的加工方式製作結構穩固的紙支架。他們特別選用宜蘭百年老紙廠「興中紙業」的再造紙材,務求更符合環保要求。從支架到燈罩都是紙製,支架本身便是燃料,加上精密的計算,天燈在掉落前便已熄滅和解體,大部分組件更消失於空氣中,化成灰燼回歸大自然。

文化銀行認為,當天燈燒完化成灰燼的一刻,更能達到傳統意涵,象徵願望成功送達,概念與為先人化寶相似。
文化銀行認為,當天燈燒完化成灰燼的一刻,更能達到傳統意涵,象徵願望成功送達,概念與為先人化寶相似。
da-e-f
經過反覆的試驗,團隊才找到最合適的支架重量和結構。
經過反覆的試驗,團隊才找到最合適的支架重量和結構。

不過璦婷強調,無論是環保天燈還是傳統天燈,也未能保證百分之百安全。「若在不安全的地方施放、或是施放的操作模式不對,都會有意外發生的可能。」因此,團隊目前正研究風向對燃燒的影響,盡力找出燈罩被強風吹歪時也不被燒壞的方法,確保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我們亦着手推動建立強制天燈保險。如果造成財務或環境損失,也能以保險金支付自然環境復原的費用。」

文化銀行團隊於今年2月到平溪試放環保天燈。
文化銀行團隊於今年2月到平溪試放環保天燈。
5a8e2bd24e8d9

除了為阻止天燈變成垃圾費盡思量,他們也為解決天燈殘骸勞心勞力。團隊與南投的廣興紙寮合作,將平溪回收得來的天燈紙製成手工紙燈具,運用摺紙技巧把再造紙變成精緻燈罩。此舉看似九牛一毛,但能為回收略盡綿力之餘,亦能為廢料重新賦予價值,何樂而不為?

植樹抵銷碳排放

s_af9d1054e013d5c2357c5ae924729c9b4752f3e132db9c43bfeebeb4a7d11191_1519221159083_2018-02-2121-52-18

另一邊廂,雖說天燈殘骸會在降落前「被消失」,但每盞環保天燈燃燒時卻會產生約1.28千克的碳排放量,這與一位成年人於1.5天內呼出碳含量相約。他們提倡的永續發展並不旨在絕對的「零廢零碳」,而是竭力平衡處理廢料的過程中所釋出的溫室氣體,建立完善且能循環發展的環保系統,所以第二步就是植樹。

s_af9d1054e013d5c2357c5ae924729c9b4752f3e132db9c43bfeebeb4a7d11191_1519225190388_2018-02-2122-59-31

他們與不同的台灣環保團體及環境工程團隊合作,由淺入深探討植樹方案,當中涉獵碳足跡評估、制定碳中和計畫、選擇合適地域及樹種、開拓持續養護工程等工作,讓植物項目在不加重環境負擔的前提下有效運作。目前,團隊計畫從每顆天燈的收益中撥款投入植樹基金,同時委託專業團隊植樹,並邀請專業顧問及查驗機構進行符合國際指引的碳中和管理,抵銷由原料開採、生產到燃燒的過程中所釋放的有害氣體。

同步進行教育推廣

此外,文化保育及推廣工作也企劃的另一重點。他們先後推出平溪散策及台灣節慶地圖,圖文並茂地向讀者介紹台灣之美。散策由天燈作為起點,講解天燈的歷史以及平溪周邊的故事,讓大家對該區有更深入的了解。節慶地圖則由平溪天燈節出發,為讀者推介更多別具特色的台灣節慶活動,從而引領旅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8-04-04-%e4%b8%8b%e5%8d%884-18-51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8-04-04-%e4%b8%8b%e5%8d%884-19-01

有了全面的構想,實踐起來卻是荊棘滿途。他們笑言產品未算十全十美,研發之路還相當漫長,目前當務之急就是籌集資金。「開模、打樣、生產都需要經費,所以我們才會開始募資的專案,希望籌集到第一筆資金,可以進行開模。」再來,就是說服當地政府、商戶及消費者支持企劃概念,合力實踐。璦婷稱:「首先要令商戶願意使用及出售環保天燈,那就必須教育他們不能只能cost down,而是思考如何value up。同時亦要跟消費者溝通,解釋為何要選用我們這些價格相對昂貴的天燈。不過這比較容易,因為台灣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接受度也相對提高。」

然而,他們還是會遇到網絡「酸民」落井下石。「他們會質疑為什麼不乾脆禁放、認為環保天燈一樣會製作垃圾。遇到這些人,我們就會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講解我們的立場。我們從來不鼓勵大量施放,但我們更不願看到文化消逝,所以努力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法新社)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文化銀行是台灣的文化保育網絡媒體,由邵璦婷及陳慕天於2016年成立。他們跑遍寶島採訪過百位工藝師及文化承傳者,筆錄老文化故事以保存當地傳統,並嘗試包裝及詮釋面臨消逝的工藝及習俗,以貼近現今生活的角度,讓人重新理解及實踐傳統文化。最近,他們與不同的團體組織合作,研發「環保天燈」,目標以永續的方式地保留天燈習俗。

Facebook專頁: bit.ly/2Gs4pps

官方專頁: bankofculture.com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