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中總有個關於「好」或「正常」的標準,去判斷好人、好地方,買餸時選擇好蔬果、好東西。但什麼是「好」呢?鮮艷的?四正的?難道歪歪斜斜的就是不正常?
天生我才必有用
年初,星星堂的創辦人Daisy及Jo,在為學員設定新的工作練習題時,開始與蔬菜統營處合作,購買無人要的「歪果」在工場內製成麵條。至今做過好多款口味,例如是較為恆常製作出售的紅菜頭、菠菜、甘筍、紫椰菜及南瓜味。「這是本地有機南瓜」,Daisy取來個彎曲得不能直立的南瓜,「樣子比較醜怪,市場上便沒有人買。放久了就只能送去堆填區。」然而切開內部時,卻一如其他南瓜般,橙亮的肉結實無比。這些「歪果」,無論味道、口感、營養價值都與「好果」無分別,純粹因為樣貌不似正常而被排斥,非常浪費。
「歪果」是工場造麵的首要選擇,「我們當然也不希望時常有『歪果』。沒有『歪果』時,我們便會選取本地的蔬菜」。盛暑時本地馬屎莧豐收,工場便買來榨汁,製成期間限定的莧菜麵。
對於造麵,Daisy及Jo本來是一竅不通,以為買了座麵機就會水到渠成。幸得造麵高手指點,才知道麵條要反覆捲壓,口感才會爽彈;在工程朋友協助為機器加添捲軸等部件後,現時麵糰會捲覆三次才切割成麵條。然後掛在牆邊風乾,最後才包裝入袋。
Daisy推介以「三溫暖」煮麵法烹煮麵條:「水滾時落麵條,每當滾起時加一勺凍水,反覆加三次。再次滾起便可撈起麵條。屆時加一些食材涼拌,或是加上湯煮成湯麵均可。」
「星兒」的學堂
在造麵的過程中,削瓜、切瓜、量麵粉、包裝等步驟,Daisy及Jo都會盡量放手讓一班星星學員們去做,皆因這不是一個普通的食品工場。「星星堂是一個星星兒、即自閉症青少年的學堂」,由2013年開始試行,後來取得政府基金「伙伴倡自強」,並於2017年工式成立此工場。一路走來,緣於兩位創辦人對兒子的愛。
兩位媽媽各自都有個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在陪伴兒子成長的時候,也很擔心有朝一日,他們終需踏入社會工作,如何適應其中是一大困難。於是她們以工場的形式,在製作茶包、曲奇、麵條等教導兒子什麼是「工作」。試驗後發現可行,便逐步聘請更多的學員,希望為這些不同程度的自閉症孩子,在完成學校課程後、踏入社會前,來到學堂學習工作及理解工作。她們期願:「星星堂是一個中轉站。我也不願見學員長期在這裏工作,因為最終目的仍是讓他們融入社會,在社會找到自己的方向」
Daisy憶起曾經有一位學員,來到學堂初期連削瓜皮都不懂,孩子的媽媽擔心得不敢抱有期望。至後期,孩子在學堂中努力不懈,不足一年,為媽媽煮出了一頓飯,驚喜之餘大為感動。
星星堂的標誌就像個天星得得B,沒有嘴巴卻在頭上長出一條天線,「沒有嘴巴代表他們不想溝通,但不等於他們不想溝通。頭頂有條天線,代表他們都能接收到。」這些可愛的星兒化成了標誌,落在星星堂的宣傳單張及產品包裝中,例如是麵條盒外。盒背更有一組漫畫,星兒融入在紅菜頭、菠菜、甘筍等蔬菜之中,在說着「天生我才必有用」、「同心協力」等鼓勵人心的訊息。
Jo說,其實「歪果」的道理就好比我們的孩子。他們或逢表達得不太好,貌似比一般孩子奇怪,但他們都有自身的才能及作用,用「歪果」做出縇爛的麵條也如是,「你要去發掘他們,就會做到我們喜歡的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