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新聞與活動不絕的一周: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奧斯卡金像獎得獎名單於洛杉磯揭盅;全國人大也在北京揭幕;本周將以立法會補選作結。除非民情出現重大轉變,建制派將會取下一些席位。這對於立法會來說並非好事,因為議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角色,是嚴謹地制衡政府,並對政策提出合理的質疑。與此同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首份財政預算在這星期繼續備受批評。
幸運地,城中也有不少較輕鬆的活動。我便在復活節到來前,到大會堂欣賞了香港藝術節的精采的音樂表演,聽上李斯特為鋼琴(或管風琴)及合唱團創作的作品《十架之路》,本曲以耶穌被釘十架前走過的苦路十四站為題。
當我走向大會堂,途經舊中環天星碼頭停車場時,看到中環僅有的幾個公廁外排起了長龍。這是菲律賓女傭的休假天,她們在耐心等候免費使用洗手間。和平日一樣,男廁那邊未見有人排隊。這個現象讓我作出這個結論:面對明顯有錯的事情我們的政府缺乏推動正面改變的承擔。儘管國際間展開了反性騷擾和性別歧視的#MeToo運動,簡單措施如為女性改善和提供更多洗手間,至今依然未見寸進。無論有什麼活動舉行,我們都會看到女士在洗手間前大排長龍,好像星期天的中環和維多利亞公園。難道決策者不可以加設臨時洗手間嗎?這應該很簡單吧。需求就在眼前:長龍顯而易見,問題亟待解決。
這正是陳茂波財政預算案的問題所在。儘管庫房水浸,陳茂波卻未有把良好的政策倡議結合成目標明確的財政預算。經過多年撥款不足,香港的醫療系統可獲得3000億額外撥款,但所注入的資金並沒有帶來重大意義。香港醫療系統所需要的,是不同的社區健康中心,包括日間小手術及手術設施、基層及預防治療計劃、日間護理設施、更多和更佳的寧養及安老設施,以及讓照顧者得以舒氣稍息的設施,特別是那些認知障礙症病人的照顧者。然而,標準的綜合醫院設施──通常離不開大興土木──卻是這份預算案首項出現的計劃……而在物業的戲碼中,伊利沙伯醫院拆卸重建將可騰出土地,為中上階層提供在京士柏附近興建住屋的用地。但是,九龍中心位置的醫院需要又如何處理?
陳茂波的預算案備受整個政治光譜批評──它令中產和薪俸稅納稅人受惠,但香港最有需要的一羣,特別是貧窮長者,在改善生活質素上將所得無幾。
這是如何發生的?特首林鄭月娥數月前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概述了她的政府將會更關注公眾,而且會更多回應市民所需。她更特別指出財務政策不會像過去多屆政府般「孤寒」(指她的政敵、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特首那份抱負滿滿的施政報告和財政司司長的財政預算案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整份財政預算案並沒有為任何改變大局的政策措施。會不會是實幹型的香港庫務部官僚之間爭論過應設什麼限制,又或者如果要「派糖」,便應該派給那些他們認為對香港財富作出貢獻的人?這份預算案,是不是說出了十九世紀的想法,就是在社會和經濟(因而在政治)層面貧窮的一羣,不值得政府幫助?陳茂波在表示不會為公屋租戶提供一個月免租時,幾乎說出了這樣的意思。另一方面,業主則可獲差餉津貼!事實上,香港最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便是讓低收入人士脫離惡劣的居住環境。這個大問題並沒有得到由撥款支持的新政策解決,政策反而繼續向市區重建局等大而無當的機構傾斜。
林鄭月娥以關顧弱勢社羣見稱,面對個人抱負與故步自封的官方視角差距(正如陳茂波預算案所反映的),她會如何應對?政策上出現了嚴重脫節:我們都知道問題所在,但是政府卻拒絕──沒錯,是拒絕!──展開徹底的政策改變。我們甚至無法簡單地為女士們分配更多洗手間,而她們的需要──男士們,面對現實吧!──確實比我們的需要大!
二千年過去,改變卻沒有太多,正如基督在苦路第八站中對耶路撒冷的女士們所說:「你們不要為我哭,但應為你們自己及你們的子女哭。」 
(本欄目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