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于逸堯
熱門文章
于逸堯
一菜一路
ADVERTISEMENT

于逸堯專欄:交叉感染(二 )

23.04.2016

在尋找X.O.醬短暫而威武的歷史源流這過程中,除了在互聯網做功課,也嘗試四處向有識之士打聽。我雖不才,猶幸身邊總不乏貴人猛人;其中最美妙最感恩的,就是家父。老爸跟許多上代人一樣,書唸得很少,全憑自強不息精神,從艱難中自學成人。他愛讀各類書報,讀的質和量都教我這爬格子騙飯錢的兒子慚愧。就連X.O.醬這話題,他也順手拈來一則資訊。原來他早讀過著名專欄作家王亭之先生有關X.O.醬的文字。王先生提到,他在香港半島酒店集團作飲食顧問時,為當時新開業的「嘉麟樓」引入他家廚製作的幾道手本,以打響名號留住顧客。「X.O.辣椒醬」便是其一。

在谷歌輸入「X.O.醬」,還會看到其他不同報導。有悼念旅台粵菜「大佬」蕭廣安師傅的文章,道明此醬乃蕭師傅之名作;亦有台灣報章訪問另一由香港轉戰寶島的粵菜猛人黃炳華師傅,標題以「X.O.醬的原創發明人」來稱呼他。我們先別急於把着眼點放在報導真確性的爭議之上,也別一廂情願斷定,這是被訪者或執筆者的本意。這三個不同的說法,其實有一共通點;就是牽涉其中的人物,似乎都跟香港半島酒店粵菜廳「嘉麟樓」有關。

無獨有偶,那天剛好約了半島酒店的公關朋友,在嘉麟樓午餐聚會。嘉麟樓擁有自己一套待客標準和規格。客人坐下來,除了馬上奉上琥珀合桃和茗茶,桌上還會有一小碟X.O.辣椒醬。這碟醬的招牌造型,總有兩隻火紅辣子在正中央交叉相疊。那天我們便由它的賣相打開話匣子,公關朋友向我道出X.O.醬名字由來的其中一說。我們一起看着這小小一碟醬,碟子是圓形,辣子成乂形,圓加乂不就是「X.O.」嗎?所以每次來這個X.O.辣椒醬的發源地吃飯,其實都會跟X.O.有一趟親密的邂逅。

X.O.之名當然不只憑外形。此醬由嘉麟樓1986年開業的第一天起,便已經成為飯桌上的一大特色。起初,它是給客人堂食的精品佐料;但因為甫推出便大受歡迎,所以翌年製作成禮盒裝,一直熱賣至今,成為半島酒店眾多經典出品之一。而X.O.之名,其實有取材自X.O.干邑,亦即最高級的白蘭地。八十年代的中菜食桌,是干邑的天下。借其名來比喻用上名貴食材,如珧柱火腿等製成的非凡辣椒醬,委實是對那年代香港飲食文化的回應。至於它的真正發明者,據半島的澄清,是當年負責為集團開設中菜部的「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地產部團隊合力研發出來的,所以人人都有功勞。再問這三十年來嘉麟樓的X.O.辣椒醬,在配方上有沒有變動過;原來最初的版本有用上鹹魚作材料,而今天已經沒有再放了。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