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與《你的名字》是世代之爭,也有批判之聲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與《你的名字》是世代之爭,也有批判之聲

17.05.2017
d2003424

d2003424

兩齣日本人氣動畫之作《你的名字》與《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風靡全球。《你的名字》失國內奬項,三月的日本電影院最佳電影奬項落在《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手上,日本年輕一代不是味兒,替《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不值。日人朋友認為,《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傳統觀念太強,那種環境再劣也要樂觀面對的思想套在今天,確令人有點吃不消。

新海誠的《你的名字》隱含對311大地震的反思,片渕須直的《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用廣島少女鈴的第一身講反戰。兩齣不論講天災或人禍,可以說同樣是「反核」之作,是今日日本年輕人的聲音。

《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老套嗎?一齣求真的電影不老套,導演片渕須直接受媒體訪問時一直強調要求真,還原戰爭的細節,也要反映當時年輕人的心態。在生存比死更難受的時代,女主角鈴開首選擇樂觀面對,她的心願就如青梅竹馬的男生贈言:「只希望你在瘋狂的世界平靜安然的渡過」。電影期後色彩對白的變奏,由苦中作樂到悲從中來,娓娓道來當時年輕人的心聲。

1490097771_1c19

當天皇宣佈降戰,收音機面前的婆婆只淡然一句「這代表什麼,戰爭完了……」轉身離去;鈴聽罷像瘋了咆哮:「你不是說奮戰嗎?我還有一隻手,還有腳。」走到山頭,過路的都是喪親的年輕婦人抱頭痛哭。在山上,鈴敢問蒼天「難道我們都輸給暴力嗎?」

「身邊的人滿口『這就好了』。好?我不知有什麼好!?」《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影片結尾鈴內心的獨白,這正在諷刺日人慣用的客套語「這就好了」。片渕須直仔細地描繪當時年輕人得悉被天皇哄騙,如夢初醒的失落,在今日的日本社會仍然需要堅持說下去的勇氣。

《你的名字》刻劃在城鄉、世代與反核的迷思上,故事有一種「我要改變,是可以改變」的當代之聲;而《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說出1945年年輕人的聲音。年輕人不滿電影頒獎賽果,不是《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拍得不好,是不接受上一代比較含糊被動的人生觀。

大時代選擇咆哮求變,還是只求在角落中找到心中所愛,電影只是時代的一種呈現。日文經常用“時代の流れ”形容時代。大時代如流水,渺小蜉蝣能否改變水流。有些日本新一代傾向“You can change”。《你的名字》破格,就在此。

(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