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經深水埗,總要去幾家食店,買芝麻糕,食煎豆腐,順道飲碗糖水,還有不是大時大節,自己也會入手的月餅、牛耳。要細想盡數,總可以補上幾家食肆,飲食記憶跟隨腳步累積,我談到的,或者不是你想到的,社區為大眾帶來不同經歷,各自建構獨特又能彼此交流的尋味地圖,為多少早午晚餐添上色彩。
路行得多,自然變成習慣,憑感覺辨方向,擇路方便,不易迷失。不過習慣成自然,不完全是好事,行慣內街,左穿右插,對外街的事物,反而全無印象。要慳時間是好事,但缺少了見識和體驗。要找新鮮、尋突破,最簡單的做法是,在不恆常出入的時間,到不常去的地方。時地一轉,不難走入新環境,一日三餐也跟隨改變。
五月中的周末,得「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借出場地,舉辦一連兩日「文化與科技創意市集」,市集得朋友、學生支援,順利圓滿結束。事前開門準備,夜晚佈置場地,勞累整日,宵夜連晚餐,在附近解決。身處陌生地段,覓食毫無頭緒,惟有用手機搜尋,搜出一間餐廳叫「回憶客棧」。網上評分不低,圖片顯示有賣串燒,文字標誌是法國餐廳,心中不禁大笑,圖文錯配,經驗更加有趣。
走入餐廳,枱凳擺設是食肆格局,但細看實際是一間酒吧,客人猜枚、搖骰盅,輸贏一陣「飲啦,飲啦」,襯托背景的大聲音樂。你以為是純粹的酒吧,實際上又似一間餐廳,店內燈光火着,人事環境,清晰可見。QRCode點餐落單,跳出一堆串燒、飲品、花甲粉,單純食飯小聚的朋友,即使滴酒不沾,也 能滿足。豬頸肉、牛肉、雞軟骨,重烤重味,粗獷不遮掩。烤海蝦烤得不錯,外焦內濕,算是難得。同場播放「十八相送」,無關梁祝,不是雙餸,是組合「Shine」的歌曲。環境氣氛配合,自己像回到千禧年代,跟朋友通宵唱K、揮霍青春。日記簿早就無寫,歡送的已經是卅八。
主辦市集,夜收早到,到場地附近的茶記「雙節棍」食早餐,攝入卡位,點餐等候。先上餐蛋配多士,蒜蓉厚多士,微烘內軟,不同連鎖快餐,麵包新鮮,是屋邨的味道。第二日,自己加錢轉奶油脆豬,麵包同樣出色,加上煉奶鮮油,光食脆豬已經略飽。跟餐再上的是仿鮑火腿通粉,料多粉足,可能是其他店的兩至三碗分量,材料整齊鋪面,個人十分欣賞。第二日,姐姐問要清湯還是番茄湯,先發現餐牌早已寫明,當然一試。番茄湯真不錯,料粉連湯,全部落肚,暖胃舒服,不輸排隊名店。
食完開市,倍覺精神。早餐飲品冷熱同價,價錢算是十分相宜。無論是尋味道,還是找青春,即使不辦市集,兩家餐廳都值得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