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何秀萍
熱門文章
何秀萍
一個女人
ADVERTISEMENT

何秀萍專欄:食坐瞓

19.03.2020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標題三個字總結了我本人,也許也是大部分香港人的抗疫常態吧?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看似沒完沒了,人心仍然忐忑,初春三月原本百花盛開,往年此際人人紛紛賞花去了,但因現今全球疫症爆發,引致很多出入境限制,而且外遊的感染風險也很高,各位旅遊精都偃旗息鼓,三步不出區門,繼續留在香港,靠自己能力強化免疫力。

減少外出、謝絕會友聚餐的結果就是花多了時間在互聯網上游弋,接收資訊,搜尋娛樂。偶然看到一段台灣電視節目,請來專家教看官們如何保健,原來真的不出「吃、坐、睡」,專家叮嚀我們保持良好免疫力首要睡得好,即是每晚最少要有七個小時質素良好的睡眠,然後就是吃有益身心的食物,不是要吃珍饈百味,而是營養均衡和含豐富維他命的膳食,還有洗熱水澡,打坐冥想保持心平氣和等等。我看後大感安慰,皆因以上種種我沒做十足也有七成。上網時都是坐着的,看電影或劇集則窩在沙發上,還幸未學會玩網遊,否則不變沙發馬鈴薯才怪。但因家居狹窄,活動範圍有限,馬鈴薯身形已在育成中……

視力練習是電視、電腦交替着看。電視新聞看完了便在網上看一集劇集或一齣電影。嘩,現在一星期看的影視節目時數是從前兩個月的總和吧。而且現在心無旁騖看得更入微,某天不經意看到一個時事節目訪問一位醫學界學者,雙方以廣東話對談,節目有中文字幕的,學者說到病菌會「留存」在病人體內一段時間,憑內容的前文後理我閱讀到的是「停留和存在」的意思,但字幕卻寫成「流傳」,我登時傻了眼,並懷疑自己的中文程度,那又讓我想起街頭商店的告示,提醒內進者「帶」口罩,對一般非經營與文化有關業務的店家我已經不強求,但時事節目的編輯好像可以嚴謹些。沒多久,又看到一個電視劇預告,其中一個角色揶揄另一人:「話移就移,愚公移山咩?」我又瞪大了眼張開了嘴。過後還再三思量,是我的問題還是時代的問題?還是做個迷你部隊鍋伴日劇吃更實際。

自暴也許但尚未自棄,一天總有十多分鐘動手動腳伸展筋骨,配合工作時間外出乘機吸收陽光,工作完畢回家路上順便購買食糧,一人分量要有變化也頗費思量,有時看到清潔消毒用品貨架上補了新貨,按捺不住又買些,內心暗暗懷疑自己見一次買一次是不是有些病態。最後揹着大包小包爬五層樓上到蝸居,正好又可做專家呼籲的動作:洗澡。每次外出前選擇避免細菌黏附的衣服鞋襪、提包然後洗手戴口罩,從街外回家走進屋內前的一連串消毒流程是足夠影響外出的興致的,所以每次都必須仔細計劃、衡量,這訓練大概有助於時間管理,是好事。自圓其說的說。

家裏蹲非強制性,一個人住亦盈虧自負,少了照顧、擔心家人的壓力,其實沒有抱怨。在社交平台報平安順便看看眾友近況,看到有人努力發掘親子互動點子,有人成功展現潛藏廚藝,雖然只能獨享。有愛心爆棚之友到處張羅日用品扶貧濟老,創意專才也做了好些新作品,亦莊亦諧回應時勢,抒發心情,看到各人自求幸福,就很安心。

獨居的人又豈止我一個,只不過我已習慣獨處,也相對沉默寡言,社交活動對我可有可無。手機社交也可以很忙,文明是可以選擇看或不看,回應或不回應。然而也有朋友告訴我,打手機短訊已令他手指痙攣,幾天不見人整日不發一言簡直如坐針氈,於是他嘗試致電好友羣組內的一些組員,看看哪個會接電話,按了三次之後終於有人「喂~」,這一「喂」便煲了一煲四十五分鐘的電話粥,直至大家耳朵發麻。兩個人像久別重逢那般喋喋不休,加上語氣和熟悉的聲音,遣詞用字,繪影繪聲的叙述,肯定比硬繃繃的電腦書寫生動有趣,就算話題都是日常瑣事,在電話兩頭對話難得的就是那種人際溫度,真的久違了。他承認一通電話比得上去看一次心理醫生,我回說:「小的隨時奉陪,要找人說話聊天,便撥這個號碼吧……晚安。」

祝香港健康。

隔周刊出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