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唱片店內站立良久,盤算要不要買Fleetwood Mac這同名唱片的豪華套裝。套裝包括了原來的黑膠、remastered和未曾發表的現場錄音CD,以至高24/96及5.1環繞聲DVD,不過索價四百多元,作為粉絲,想也不用想便能決定。
但最後還是空手離開。
不是捨不得花錢的問題(年前我在倫敦高價炒買他們音樂會門票!),而是今天對於「擁有」和「享用」,有了不同的詮釋。
套裝內的音樂在Tidal串流固然有得聽;黑膠我早就擁有(誰記得起灣仔的「小雲雀」?那位好cool的四眼哥哥介紹的!),即使是錄音remastered改善了音效,但我寧可壓抑自己的購買衝動,不再為我感到有點無力的唱片收藏再增一員。
有簡約生活提倡者說,從購入一件物品,便是「麻煩」的開始:如何存放、維護、直至丟掉,可能是幾個月或漫長的幾十年,中間執屋、搬屋、甚至移民,物品一直跟住你,到最後撒手不要,不論丟去或找到一頭「好人家」,想落都不簡單。
回看2017的影音生活,是串流的一年。Netflix、Tidal、線上電影租賃,都佔去我不少時間,這些串流娛樂節目甚是豐富,時間有限,根本忘記「招呼」新購入的Blu-ray、CD,於是唯有減量。至於Netflix最近一季業績表現亮麗、蘋果收購Shazam音樂神搜、Spotify上市有望,都說明串流的趨勢愈明顯,實體的媒體──黑膠、CD、DVD就留待最高要求的鑑賞者、又或者頭號粉絲(有些人我永遠不會明白,譬如與我同一世代的《星球大戰》迷,他們五十歲人仍可以一屋都係那些電影主角人物!),只有他們才死守不是實體不要的純粹主義者。我致意,但不跟隨。
從前學電腦,為了說明「硬件」和「軟件」的關係,總愛說「硬件」就是機器本身,而要讓機器工作就要「軟件」。有一段日子人們接受不了「軟件」的「無形」,大部分的軟件仍然是華麗包裝,大盒裝潢內裏不過是一片CD。今天的串流(服務)比無形的軟件更「玄」,可以稱之為「軟.軟件」,我們固然不能說他們不存在,但他們卻從沒有下載於實體的硬碟內,透過一條寬頻電纜,便可以接通全世界,去到一個比你比我家中更大影音資料庫,那是何等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