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各人都很團結和諧,大的會照顧小的!」
「同學之間凝聚力好強,每逢校際比賽,即使不用參賽,同學們都會到場落力叫喊打氣!大叫加油!加油!」
「這兒很溫馨,真是沒想過可跟老師交心做朋友!」
「作為合唱團團員,穿起黃色冷衫,是一個身份也是一種象徵,代表唱歌好。」
以上,是四位畢業自不同年代在德望學校(Good Hope School)的師姐妹:的口中。作為男生的筆者,首踏足女校,心不禁問:這間坐落飛鵝山崗上的女校,是如何培養面前這羣優雅又充滿愛的女性。難得這次尋訪六代德望人(Good Hopers),她們雖在不同領域上,各有一片天,但透過她們得體的對談,一舉手一投足散發着翩翩的「優雅」,有的活潑、有的能言善道、有的堅持不懈,而當她們聚首一堂,分享昔日校園點滴,便無分彼此團結友愛,互相關懷。看着由六十年代到今仍在校求學的好姐妹們說得起勁,談得熾熱的場景,就如她們連結着數代德望人的詩歌般,重回母校仍是溫暖如春:
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 a shelter from the storm
It exists to give you comfort
It is there to keep you warm…
優雅女生 各有千秋
微風送,花草動,草木搖。
屹立在飛鵝山旁,自成一國的德望校舍,有着一份都市難得的謐靜。從1957年中學開校開始,在數十個歲月年頭,培養出數以萬計,氣質非凡的羣芳們。
走進這幢充滿西洋簡約風、灰調配以紅磚的學校建築大樓,經過延綿的長廊,來到這間帶着濃濃古意盎然的會議室,好叫筆者意外。中式的酸枝家具與陳設,數十年依舊,散發一股端莊典雅的氣派,這也正好貫徹學校的辦學宗旨,希望教育一個真正優雅大方、蕙質蘭心的新女性。
特別是在大師姐、曾任立法會秘書長的吳文華(Pauline)身上便可以完全反映出來。自1969年畢業的她,雖已離校五十載,但對校仍念念不忘,得知本刊訪問母校,更特別抽空回來與現為德望學校小學部校監、於1975年畢業的大師妹阮嫣玲修女(Sister Pauline)和香港女子田徑長跑運動員姚潔貞(Christy)小師妹一起分享在校難忘事,學校如何影響往後的人生。雖然經歷不同年代相交未深,但作為德望人,經一輪問候,互訴對母校之情,已變得稔熟。雖作為大師姐,不但沒有架子,而且還透露如何對母校投下信心的一票:「當我兒子說要結婚,我還未見過未來媳婦,只聽他說是德望舊生,我就立即答應!」
吳文華對「德望出品」信心十足,因學校要求女生們要 “Be elegant”、”Ladylike”!「為了保持淑女儀態,從前修女是不讓我們穿着校服在街上買魚蛋吃。因為以前社會較保守,修女也較多,看重衣著、說話方式、待人接物,要我們有禮貌,所以我很乖……不過,我也有偷偷吃魚蛋!校車到達彩虹村巴士總站,趁轉車空檔,我就會買魚蛋吃。有時候,還會有聖約瑟英文中學的男生來搭訕,我都不予理睬。」憶起花樣年華,吳文華仍笑得開懷,侃侃而談,半羞遮臉,不失高雅親切。坐在身旁的阮修女聽得哈哈大笑。
說到要培養”Ladylike”,也可體現於校服上。畢業於七十年代的阮修女,擁有一把爽朗的聲音,風趣鬼馬,精靈炯炯的目光,每句說話都是簡潔俐落。她笑指:「在冬季時,高年級學生校服只有灰色半截裙,上身任意搭配,考驗學生如何穿著得體,做一個整潔、斯文的女生。中一生更要上餐桌禮儀堂,學習如何用刀叉食飯,我們經常說笑,出去食飯,見到有人用叉,就會有人問是否德望的學生。」作為旁觀的筆者,優雅的德望女學生,仍藏不住那一份活潑氣息!
畢業於千禧年的姚潔貞,為回饋母校,就算懷胎七月,大腹便便,仍身體力行,回母校受訪。面對兩位大師姐,也一起暢所欲言:「剛入讀德望,本以為同學都很嚴肅、淑女,其實不然,也有活潑的!」她笑起來臉頰現出小酒窩,神情開朗,綻露運動員的活力!「說」得出眾!
說到”Ladylike”,美貌與智慧並重、畢業於九十年代的舊生朱凱婷(Heidi)可謂表表者之一。身為2001年香港小姐季軍,Heidi舉手投足斯文大方,談吐得體,字正腔圓。她認為,德望提供了絕佳的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兩文三語,「現在我靠嘴巴工作,語言能力是中學賦予我的。最初踏入社會,有人問我是否曾任職司儀,其實並沒有。只是,學校上課有許多機會演講,中一參加朗誦,訓練發音,中四還參加辯論,直到中六做學生會,又有機會做不同場合的司儀。」中學的磨練,讓Heidi不知不覺熟習語言表達技巧,成為一位面面俱全的優雅女性!
植根於生命的詩歌
整個中學生活,Heidi都倍感充實、投入。除了讀書之外,她還參與合唱團、朗誦、話劇,還是學生會副主席,不過最享受的,還是成為合唱團團員。「音樂帶給我許多東西。作為合唱團團員,穿起黃色冷衫,是一個身份,也是一種象徵,代表唱歌好。」她回憶當年,臨近比賽,無論午膳、小息還是放學,都會練習,在合唱團團員眼中,這些都不是付出,而是應分。合唱團女生不但自覺,凝聚力還很強,「高年級生都很照顧低年級生,有時高年級已練習完畢,也會幫低年級為她們打氣。我都當她們是妹妹,很疼愛她們。」說到合唱團,不得不提靈魂人物戴容應嫦(Ms Yung)。她於七十年代加入德望合唱團當音樂指導,直到千禧年代才榮休,令德望合唱團進入黃金時代,幾乎每年在校際音樂節奪魁。阮修女形容:「她除談音樂,還經常和人聊天,與同學關係很好。」吳文華笑言,女兒結婚時,Ms Yung也應邀到禮堂作音樂總監。筆者見兩代舊生都對Ms Yung甚是喜愛,也想目睹真人風采,怎料阮修女笑着說:「她現已上天堂了!哈哈!」
學校對音樂的重視不局限於合唱團,也有追趕潮流的一面。七十年代,學校逐漸開放,修女讓學生開派對,舉辦綜藝表演,歌手許冠傑曾上場表演,一幫女生便就在台下興奮大叫!「當時學生很喜歡樂隊,為了趕上時代,修女讓我和幾位夥伴組成德望第一隊樂隊!我們樂隊名為”The Genuans”,我負責打鼓。當時我們還有和許多學校聯誼,比如華仁,得知我們表演就來捧場。」吳文華說起來眉飛色舞。無論合唱團還是樂隊,不同年代及喜好的德望學生各有涉獵,但總有首歌,是每個學生都記得。「除了校歌,還有幾首代代流傳的詩歌,如《Perhaps Love》、《Give Thanks》、《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這些都是跨越時代的,已經植根在生命。到現時,我還會唱給女兒聽。」Heidi當中就最愛《Perhaps love》,還忍不住吟唱幾句。
美聲合唱團為英女王表演
德望合唱團早於創校初期、1959年便成立,七十年代開始參賽,至今奪獎無數,擁有香港”The Best Girls’ Choir”的美譽。德望着重唱歌,與辦學團體「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宗旨有關,其認為唱歌”is a way to thank God”。合唱團團員不但參與校際比賽,更能飛出香港,參加外國的音樂節,到羅馬、波蘭、維也納等地獻唱,甚至曾於1975年為英女王表演。現時,學校每年都有新年音樂會,並在近數年的法律年開幕禮典中獻唱。Ms Yung(左三)是音樂老師,於德望任教合唱團三十餘年,深受同學愛戴。每次合唱團公開演出完結,同學均表露對她的感激之情,令觀眾動容。
田徑場上的三代勇者
如果合唱團能訓練學生的自律,那在田徑場上則訓練她們的堅持。當中以姚潔貞感受最深。她曾是作為母校田徑長跑隊第一把交椅,認為田徑隊也有着學校的傳統:「每逢田徑隊入訓練營,大的小的都一起睡,有些小的爬不起來,大的就叫她們起牀。」她又指感謝田徑隊的照顧,才能堅持過來:「當年中一生很多同學加入短跑,只有我是長跑,所以有點寂寞。我們訓練時間長,很辛苦。不過也因相處時間較長,讓我們更加團結。我很感激每位教練,讓我堅持下去才有今天佳績。」
姚潔貞今日能成為香港長跑佼佼者,她感謝學校重點培訓田徑,讓她有足夠資源和機會鍛鍊自己:「某些學校田徑隊人數不夠或老師沒空,可能會取消。我們的目光不只是學界,除參加校際外的分齡賽、公開賽外,還到福建、澳門、日本等地參加精英越野賽!」這種團結友愛的風氣一代傳一代,現任學生、短跑女王陳佩琦(Chloe)也是感同身受:「記得首年參加學界,氣氛很緊張,令我手足無措。幸得師姐為我打氣,安撫情緒,分享經驗。也許因得到鼓勵,那年的成績還不錯,拿了兩個單項短跑亞軍及接力第一。」如今就讀中五的她,已成大師姐,多了一份淡定,並為小的打氣。
運動以外,作為學生還是要回到課室學習。陳佩琦說當年是憑着田徑強項,在中一叩門而入讀,剛轉來成績是跟不上。「看到英文書如看外星文,與同學也不相熟。後來,有學科老師幫她補課,而同學也很主動友善,讓她逐漸適應校園生活。三年前,學校更成立”Individual Needs Team”,與昔日舊生也是運動員的Jennifer Chu導師幫忙補習。「Jennifer是過來人,明白運動員所需,為我打氣。」由於練習及比賽的緣故,佩琦經常甚少在校,每想起老師及同學的支持,讓她十分感恩:「有時候覺得,我經常不回來,功課又不好……我知運動員不是大晒!但大家都很包容。我曾想過讀書差,是否要離開,但老師都還沒有放棄我,我又怎麼能離開呢?」她更分享校園趣事:「某些同學寫作文會引用我作例子,老師見我短跑快,有時候會叫我當跑腿去拿東西!」而這位不常出席課堂的運動員,因受到同學的接納,也漸漸融入校園生活。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