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帶來太多的期待。新年伊始,台灣問題成為迎春的開場鑼鼓。習大大拋出一篇《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年版本。宣示反獨促統的一中老調;給了蔡英文高調反擊的機會,這位女性總統剛在元旦提出「四個必須、三道防線」的兩岸論述,習的筆桿子還沒有回過神來,就要面對她在當天立馬回應的表態──我們始終沒有接受九二共識、台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甚至對民進黨大敗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也不服輸:絕不代表民意要放棄主權和在台灣主體性上作出讓步。蔡英文出人意表地在聲勢低迷之際,突顯如此的強勢,無疑是台灣的民主優先給了她威武不能屈的勇氣。或許有感於此,四位尊敬的獨派老糊塗,竟然出來扯後腿,勸蔡英文交出行政權,放棄連任。蔡四兩撥千斤地回應:誰要選、誰不選,不是誰說了算,相信民主機制就好……四老自討沒趣。蔡總統逆轉勝,網上「點讚」數成十倍的翻升。
兩岸關係漸行漸遠的根源
這場女總統單挑總書記的達人秀,與近來國際性的對中共恃財稱霸的反彈同步,也是台灣憲政民主和中國極權主義的一次對抗。習講話中承認:「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根子滿含致命傷,所以,老大對這「政治分歧」語焉不詳。從二戰後的國共鬥爭到兩岸分治,迄今已經74年,四分之三世紀。一邊用武力推翻一個行憲政體而在大陸建國,實行無法無天的一黨專政不動搖;一邊在台灣革新圖存完成孫中山建國方略,實現全面的現代化體制。這是蔡英文參與構建的「兩國論」的背景。四十年來,對岸雖已放棄「解放台灣」,開啟三通,但是,對台統戰不斷升級,不擇手段打壓台灣的生存空間,以商逼統,欺人太甚。
兩岸一邊一國,又有海峽天塹之隔。鄧小平曾定八十年代三大任務之一是「統一台灣」行不通,後來被迫改口,需要一百年,井水不犯河水;毛在1973年也說過「台灣問題可以等待一百年」。獨裁者信口開河、朝令夕改,原不足怪。但兩岸漸行漸遠,接班人謀台之心不死,卻是事實。他們把孤立台灣扼殺台灣搞成外交核心,以「反台獨」為殺手鐧,以「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為誘餌。企圖將一個實體健全、已在台灣生存七十年的「中華民國」納入紅色天朝的版圖,遭到台灣民意絕大多數的反抗,「維持現狀」已是台灣朝野的主流選擇。他們將任何本土意識、自決思潮誣為台獨疑犯、分裂勢力。每次大選不擇手段干擾打擊綠營候選人,並以「不放棄武力」的「反分裂法」施加威脅,千枚飛彈對準台灣,效果都是適得其反。近年更將反對一國兩制和台獨、港獨、敵對勢力劃等號,擺出要向70%以上台灣人宣戰的架勢。可見,中共的統一國策,陷入大一統封建傳統,遠離時代潮流,本質上還是槍桿子思維──用武力維護既得政權,並企圖取得內戰中沒有得到的東西。蔡英文秉持務實立場,呼籲中國「勇敢踏出民主的腳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台灣人的想法與堅持。」這呼聲不單是為台灣,也是為香港、為西藏、為新疆、為所有要尊嚴和人權的民族與社群。他們以台灣為榮,台灣獨立的存在是他們的希望。
兩岸談判必須搬走一中絆腳石
習近平不掩謀台的緊迫心情,設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表示願和台灣任何政黨對話「推進政治談判」。蔡英文負責地回應「願意坐下來談」,顯示對兩岸談判的一份期待。但是強調談判「必須獲得台灣人民的授權與監督」,並以「政府對政府」的模式進行。台灣一百多個註冊政黨,過去已有政客、掮商、文流和中共作各色性質的明暗交往,但可以代表整體台灣的,唯有已經四次輪替的民選總統及其政府。中共對「中華民國在台灣」向來耿耿於懷,久欲滅之而不得──不搬走「一中」這絆腳石而說「談判」,豈不是痴人說夢?與共談判,國府有過刻骨之痛。
多次統戰陰謀的欺騙與屈辱,正是蔣經國拒絕任何談判的決策來源。1949年4月的「國共和談」是難忘的一幕。當時,鑒於三大戰役失敗大局危急,李宗仁代總統欲謀「劃江而治」,圖藉長江天塹保住半壁江山。乃求援美英法蘇四大國調停內戰,不果。在各方壓力下向毛求和,毛以全盤通吃的贏家自居,開出八條24款條件作「最後通牒」般的敲詐。4月1日至15日向國府和談代表洗腦收買,正式談判只有三天,限令簽字。4月20日,國府拒絕簽署猶如「無條件投降」的和平協定。張治中等六代表及四顧問全部投共。當晚,共軍三野29軍在地下黨策反的江陰要塞倒戈下,一舉突破長江下游最重要的江防,23日南京陷落。
那場和談失敗後,中共和國府之間,七十年沒有談判,沒有和平協定,雖然1979年告台胞書呼籲「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但迄今兩岸在法律上仍然處於「戰爭狀態」。換言之,對一個內戰尚未結束的國家之兩個政權,採取片面的承認與否決,無論是聯合國還是美國,都缺乏道義和法律上的合理依據。這對於台灣(中華民國)是明顯的不公平。事實上,1971年身處文革浩劫的中國,奇蹟般的成為聯合國合法政府後,「一中」就成為打壓自由台灣的緊箍咒。反對一中之正義昭著,便如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教授所說,「台灣如果接受一中原則,按照國際法就等於自己毀滅中華民國」。因此,今日兩岸之談判,必以澄清「一中」為前提,兩岸在地理上、國力上、外交上的懸殊,除了中共有恃無恐外,並無意義。
往事並不如煙。幸運的是,台灣在七十年的狂風巨浪中沒有倒下去,堅守中華民國法統,實現憲政體制和社會轉型、繁榮的巨大進步。如果說1949年的「劃江而治」未免幼稚而必敗,那麼,這七十年的「隔海而治」,就是一個浴火重生的偉大成功,一個對東亞政治的劃時代貢獻。當然,憑藉的不僅是海峽天塹的神助,還有許多國際條件的支持。未來無論如何威脅、打壓、分化,積七十年之經驗和智慧,相信台灣不會放棄她的價值觀而屈服於必將被唾棄的共產極權主義。這是我的新年展望。
(2019–01–05 紐約)
作者金鐘,1987與明報出版社經理兼怪論專欄作家哈公(許國)創辦政論雜誌《解放》,及後易名《開放》雜誌,至2014年12月停刊,金鐘於2016年移居美國,現為「開放網」的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