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振興經濟,疫後全港各區上演不同盛事。在打卡到此一遊的背後,訪客對社區的了解有否加深?如果由民間角度寫一本地方指南,可會展現出更加豐富而耐看的社區面貌?
創不同協作(MaD)每年策劃「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創不同”學院」,聚焦一個社區,招募區內外的有心人就社區議題共同創作。當人人嘗試「說好香港故事」,搬出懷舊市集與藝術科技,團隊反而好奇「平平淡淡」,人口卻佔香港一半的新市鎮,該如何述說?
一眾新市鎮當中,將軍澳大概最常被貼上各種負面標籤,諸如「天橋之城」、「無街之城」等等。這個第三代新市鎮,向來鮮有讓街坊互相連結的社區藝文活動,但經歷數十載的沉澱,將軍澳人或已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和生活之道,MaD團隊相信當中蘊含不少可能性。
團隊找來城市研究者兼將軍澳居民黃宇軒(Sampson),研究如何從民間角度說將軍澳故事,同時營造一個促進區內外交流的契機。近年Sampson以「散步學」之名著書立說,鼓勵大眾藉城市觀察重新發現地方之美。幾經討論,MaD團隊和Sampson決定藉“創不同”學院召集對地方書寫(place writing)感興趣的有心人,共同製作一本地方指南,好好講述將軍澳的魅力所在,吸引讀者親身走訪。
聽似甚為靜態的寫作和出版,能夠活絡一個欠缺交流的社區嗎?再者,實體書比起在社交媒體「出post」甚至出社區報,生產速度較慢,卻耗費更多心力。「正因如此,就更要想清楚一個地方的『essence』為何——這是一個提煉地方精粹的過程。」Sampson解釋道:「我希望跟參加者經歷從構思內容到出版銷售的完整過程,也讓大眾知道,民間地方刊物也能打入市場,是有價值和值得被認真看待的。」
這趟“創不同”學院學習歷程,名為「在地研習室|將軍澳,可以這麼說」,橫跨五個月。團隊又邀請文字工作者張希雯一同擔任節目主持,引入另一種視角。希雯認同實體書在社區中可發揮獨特潛力:「書能作為一份有重量的禮物,長久地流傳,持續引發不同人對地方的思考與討論。」
在地研習室公開招募了二十一位參加者,來自文化藝術、社工、醫療、商界、教育等領域,對將軍澳和課程有不同的感受與期望。有人形容將軍澳是自己的根,在此經歷各種得失;有人直言討厭這區,想在過程中尋找改觀的理由。
製作地方指南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和考量,團隊特地請多位嘉賓跟參加者交流。項目之初,經社區伙伴「世界之約」穿針引線,自強協會的義工帶參加者乘電動輪椅遊走區內公園、天橋和商場,讓大家對城市空間及不同人士的需要有更深刻的體會。
在第三節,地方設計工作者施佩吟從台北來港,介紹林口公共藝術計劃的經驗,包括如何以出版地方刊物等藝術介入手法,培養出社群相聚和對話的空間。在課程中段,字字研究所負責人呂嘉俊則帶同多本刊物,從市場定位、編輯、影像及排版,講解出版項目牽涉的考慮與實際技巧。
但在出版之前,二十多位共創者先要在創作方向和實際內容上取得共識。藝術家林兆榮曾形容將軍澳就似五隻手指:調景嶺、將軍澳、坑口、寶琳、康城,相鄰但各不相干。因此住在市鎮不同角落的參加者,就如瞎子摸象,難以概括將軍澳全貌,那怎樣開始寫作?Sampson請大家拋出各自認為指南必須包含的條目或將軍澳特色體驗——「尋找原始海岸線!」「密集的康樂文娛設施!」「將軍澳風物汛!」
原來在區內生活,大家感受最深的往往是日常平淡的經驗,譬如寶琳站外的林蔭路、屋邨的婆娑樹影。「如此微小的社區記憶,怎樣轉化為可引起讀者興趣並參與其中的『體驗』?」Sampson指,這是指南相對於其他書種的獨特性:「作者必須代入讀者角度,努力溝通。」
在反覆討論和實地探索之間,眾人逐漸摸索出指南的定位、內容、結構和風格。在課餘,一眾參加者自發相約散步,帶來自其他區的參加者(及導師)認識社區,甚至一起外出攝影,互相啟發。八堂課下來,大家從最初只想到二十多個條目,最終完成近四十九篇文章,以及六輯專注以影像說故事的「photo essay」。
寫作通常是一件孤獨的事情,但策劃團隊和參加者不時就各篇作品交換意見,幾位較有文字經驗的參加者並兼任編輯。「康城人」司徒說:「過程中認識了一班有感染力、認真思考的街坊,就像跟很多對眼睛一起重新發現將軍澳。」來自區外的Alta則認為,評論彼此文章的過程,可讓不同人交流對同一個社區的看法,自己對書寫作為一個呈現社區的方法也多了想像。就讀社工學系的街坊Edwin更進一步思考:「除了寫作,將來或可跟大家一起策劃其他形式的活動,推動社區連結。」
經過連串密集的寫作及編輯過程,由在地研習室參加者和項目策劃團隊共同撰寫的《將軍澳,可以這麼說》地方指南快將面世,四月起將陸續在「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創不同”學院結業展」及書店發售,從民間角度展現將軍澳豐富多元的面貌。本書各位創作者亦會舉行新書發佈會及散步團,歡迎公眾參與。
MaD將於四月十日至二十三日期間在將軍澳廣場中庭舉行「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創不同”學院結業展」,發布《將軍澳,可以這麼說》地方指南及創作歷程,亦會展出另一項目——「在校研習室」的多個創意企劃。展覽期間,尚有連場工作坊、散步團及社區項目巡禮,詳情及報名可參閱結業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