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上文討論過兒童成長的行為控制有賴於腦部,特別是腦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的發展。這個地方最遲成熟,但亦是最早開始萎縮。研究發現,早至三十歲開始,腦前額葉皮質就開始萎縮;到八十歲時容量只剩下大約四分三,而這個腦萎縮的情況與認知能力下降及情緒行為控制有着密切的關係。好了,這不是學術期刊,到底腦神經科學與日常生活有什麼關連呢?
你可能察覺,年紀愈大的人都會變得囉嗦,想講就講、想做就做。年長的人士都可能給人一個思想不懂轉彎,比較固執的印象。這些變化,例如抑制行為的能力(上文用了汽車的煞掣器作比喻)和思想靈活性下降等,都與腦部萎縮有着直接關係。踏入遲暮之年,有人可能看透塵世、有人可能受着腦部變化影響,「想做就去做」,喜歡笑便笑、哭便哭,像返老還童一樣。
其實腦前額葉皮質會因腦病變而加快萎縮,而行為轉變在腦部退化的病人更為顯著。間中聽到新聞或網上報道有長者在公眾場所做出一些奇怪甚至不當的行為,如當眾脫下褲子,筆者便會懷疑他是否腦退化。才幾年前的本地研究發現,十個認知障礙症患者只有一個被診斷。這個在新聞出現的長者會不會是那九個未被診斷的其中一位?
在現今所謂「有片有真相」的世代,我們容易妄下定論,成為網絡判官。看到估計是不明白這個病的網友發表一些涼薄的網上留言時,我更希望社會對這個病有更多認識及關注。
萬物有其節奏,我們的腦袋和身體其他部分都一樣會隨着歲月而變化。長者們臉上的皺紋背後,藏着小孩的童真、固執、頑皮,會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行為。讀者們,可能你未必記得「腦前額葉皮質」這個複雜的醫學術語,但是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後會對身邊的長者多一點明白、關心、接納和包容,皆因他們正經歷另一個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