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教授們歷代傳承下來的智慧:現代西方醫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科學部分不難理解。正如我以前寫過,醫學有意思之處,在於很多事情都可以抽絲剝繭、科學化地解釋;以腫瘤科為例,為何本來正常的身體組織會長出腫瘤來?是因為細胞不受控的增生。為何細胞會不受控增生?是因為細胞裡內置的生長信息傳導系統過分活躍。為何這系統會過分活躍?是由於系統裏其中一個蛋白成員異常,不停發放生長信息,讓下游的蛋白骨牌式的變得活躍,最後傳到細胞核,指令細胞生長和繁殖。為何蛋白會異常?是因為基因變異,產生壞的蛋白。為何會發生基因變異?因為遺傳因素、接觸致癌物,又或在正常細胞分裂時不幸出錯。那為何細胞分裂時會出錯?要從細胞的組成和功能說起……
醫生會跟科學家緊密聯繫,或自己兼任科學家,對一些不能明白的現象,運用科學化的方法進行研究,反覆認證,尋求真相。這些研究成果包括前期科學理論或臨床牽涉病人的,多會發表在醫學期刊或文獻,累積而成資料庫。
實際照顧病人時,西醫著重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指謹慎、明智地運用現時最好的研究證據,決定如何治療。這意味着負責任的醫生不但會應用自己及前輩同僚的臨床經驗,也會按病人情況在文獻庫找出相關的最新資料並分析判斷,然後才作決定。例如癌症治療藥物,全都需要通過多重研究,證實有效,才能正式在臨床上使用。新藥物最先通過實驗室裡的初步研究,然後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共有四期:第一二期研究中通常只有幾位到幾十位病人參與,主要釐清藥物的安全性;第三期研究中的病者數目有幾百上千,隨機抽樣為研究組(接受研究藥物)及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接受追蹤觀察一段長時間,看看研究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是否較常規治療更優勝。至於第四期研究則是藥物上市後的評估。
當然每一位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亦不能跟研究中的處境直接比對,但至少西醫治療或藥物的各項療效指標如腫瘤緩解率、無惡化存活率及總體存活率,以致副作用的種類及程度都有明確的參考數據,而不是醫生指著鼻子我說了算。
由此看來,西方醫學是科學且認真。那麼它算是哪門子藝術呢?下回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