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引發一代又一代人的嚮往與好奇,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唐代詩人王翰的一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夜光杯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這是很自然會產生的疑問。魏晉志怪小說集《海內十洲記》講述了一個神話色彩的傳說:西周穆王時代,「西胡」向這位周天子進獻寶物,其中包括一隻「夜光常滿杯」,此杯是「白玉之精,光明照室」。神話當然不可信,不過,它透露了一個資訊:在古人的心目中,夜光杯是外來的寶物,來自西域。
西元224年至651年,在西亞地區,以今天的伊朗為中心,存在着一個強大的帝國─—薩珊。這一帝國存在了四百年,相當於中國自三國直至唐初的漫長時期,在此期間,通過海上與路上絲綢之路,薩珊與中國之間發生了活躍的雙向貿易,中國輸出絲綢、瓷器等獨家產品,薩珊的金銀器、寶石、玻璃製品、香料、顏料等則作為奢侈品,在中國上層社會風行。
來到中國的薩珊透明玻璃製品中,最珍貴的一個類型為「凹透鏡飾容器」,能夠利用光學原理製成特殊的視覺效果。典型一例為固原北周李賢墓出土的一隻薩珊玻璃碗,通體透明,微呈青色,碗的外壁上,上下各有一行凸起的圓飾,均勻環繞一周。上面一行為八個圓飾,下面一行為六個圓飾,彼此形成錯位的分佈。這些圓飾的邊緣凸起於碗壁之上,內部則微微淺凹,形成球面,等於附着在器腹外側的一面凹透鏡。另外,杯底的圈足也為凹球面,於是,整隻玻璃碗上很有秩序地佈滿了凹透鏡。也就是說,這隻杯以兩圈凹透鏡作為唯一的裝飾。如此的設計,其匠心何在?那就是,由
於凹透鏡具有聚像的作用,所以,你向杯上任何一個圓飾中望去,都會看到對面杯壁上的圓飾的縮小的影像,一般同時能看到三個。如此的特效呈像即使在今天也顯得富有趣味,更何況十幾個世紀之前,可以想像能讓人們多麼的驚奇。
我們可以推測,傳說中來自「西胡」的夜光杯,很可能就是杯壁上均勻分佈凹透鏡的薩珊玻璃杯。這樣的酒杯於燭光之下會發生複雜的光線變幻,不僅杯壁上呈現縮像,而且向周圍折射出奇妙的投影,所以被古人視為「夜光」,即在夜裏可以放光。
另外須知的是,到了清代,隨着歐洲玻璃技術引入,以造辦處為首的中國本土玻璃製造業中,再次出現了以凹透鏡繞身為裝飾的透明容器,清宮玻璃廠製造的一件綠色玻璃六角紋渣斗即為精采一例。在現代玻璃製造中,此款裝飾手法可謂稀鬆平常,工藝上也沒有難度。但是,當西元三至七世紀的薩珊工匠用這一手法製造玻璃杯瓶的時候,卻邁出了人類科技史上的重要一步,是光學史
以及早期科技史的驕傲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