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學者反思二〇二二 香港女性形象 在變但仍有限制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女性形象 流行文化慾望圖譜

性別學者反思二〇二二 香港女性形象 在變但仍有限制

22.03.2022
梁俊棋、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相關影片節目截圖
media2_01

當MIRROR成現象級男團,折射後運動的香港社會能量,成員更藉個人形象及作品撼動刻板男性特質,那麼女性演藝人現身處什麼位置?一邊新女團COLLAR經海選比賽橫空出世,另一邊欣宜再奪「我最喜愛女歌手」,獲大眾歡心的Serrini亦在開發新秩序,流行文化驟眼看似在經歷新一輪女性形象再定義過程。

「女星始終有賣身的概念,『拋個身出來做就預咗啦』,除非你願意做某些事,你的名氣是不值得的。」性別文化學者黃鈺螢(Sonia)指出,問題仍是,「她們對於你來說是貨物還是人呢?」但她從新生女團,以及欣宜和Serrini等出眾女星,還有媒體生態的發展,看見女性形象正面改變的可能。

黃鈺螢(Sonia)博士,大學性別研究課程講師。早年創辦香港首個女性獨立電影節「女影香港」,2018年起亦組織「Women's Festival HK 女人節」, 持續推動性別平等。
黃鈺螢(Sonia)博士,大學性別研究課程講師。早年創辦香港首個女性獨立電影節「女影香港」,2018年起亦組織「Women’s Festival HK 女人節」, 持續推動性別平等。

女團載有的想像和慾望

拋出這個「當下流行文化女性形象」這個大題目問Sonia,她是從新近的焦點「女團」起開始思考。「COLLAR出現的時候,因為幾年來ViuTV選秀節目產出的都是男性,較少是女性,第一是會想:為什麼?是不是因為少女性的演藝人員,社會的期望不同,ViuTV作為一間公司覺得這件事很難advocate?」女團作為特定的文化產物,在性別關係上有獨特的脈絡和意義。

Sonia指出,女團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和韓國興起,與兩國的社會經濟不景氣有關。日本泡沫經濟後,年輕世代男子都沒有辦法像父輩般出人頭地,但社會結構對男性仍有上進要求,導致他們心靈失落,需要女性安慰,「時代背景是,他需要一種不強勢、呵護着你、甜美、清純可愛的,但又有性魅力的形象告訴他們:OK的。」韓國軌跡相近,過去十多年的財閥經濟,讓許多韓國年輕人看不見希望,女團成了他們的娛樂救贖。「韓國有三種偶像模式,一種是完美的女神形象,尤其是女團;一些可能是鄰家女孩,一些就是野蠻女友。這三種不同路線,香港的偶像團體學習到哪種呢?」

經過海選比賽選拔再籌組的COLLAR,成員在未出道前已經藉着節目上的努力奮鬥的表現、突出的性格特質而累積人氣,讓觀眾看見她們成為明星前的模樣,這和以前的Twins、 Cookies等女性組合不同。「多來年都是先有個idea,想做一件事,再擺人進去,而她們是什麼人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員要樣子漂亮,個人性格則無關緊要,但昔日模式已不可行,「比起高高在上,大家更欣賞一個可有共感的人,當然一部分他比你要優秀,比你勤力或捱得苦,比你更鍾意做某件事,有過人之處,但作為一個人的面向,對於近五至十年的偶像或公眾人物經營更加重要。」

同由《造星》出產、二〇一八年成軍的男團MIRROR,承載着一九年後時空能量爆紅,讓人們在低迷的社會氣氛中找到鼓舞的力量。剛剛出道的女團COLLAR,會走同一條路嗎? Sonia認為,女團所受壓力比男團大,輿論偏見覺得女性「拋頭露面」,就要「食得鹹魚抵得渴」,承受身材、外貌、衣著、婚姻狀況各種檢視批評,但當一個三十五歲的女性(李芯駖)也可以成為女團成員,以前匪夷所思的事情亦能發生,她相信COLLAR能夠與別不同,惟看「女團作為載體,二〇二二年的香港人究竟投射了什麼進去,還可以投射什麼,承載香港人什麼希望、想像和慾望,這始終還是問題。」

Sonia過去經常辦節目活動,推動性別的公共討論。
Sonia過去經常辦節目活動,推動性別的公共討論。

媒體與女性

然而,從女團置於整個演藝行業看,Sonia指出,女性在流行文化中的自我表達仍有局限,「(女性)進入流行文化這個場域時,它不是真空的,有很多既有的rules,進入去時,人們會將你和那些已存在的符碼、規則或期望對讀,讀者和觀眾也是帶着這些期望去觀看和消費。這讓一些自由價值難以站出來,因為那是一個存在着一些符碼、期待、價值和信念的空間,入去就會變成某種身體。」她亦認識女歌手朋友,在香港有公司時言行有掣肘,到台灣發展卻能重拾自由度,這是因為香港娛樂公司基於傳統和商業價值,會時刻提醒藝人小心翼翼。

「香港會說能夠和其他先進地方競爭,但比起美國、英國,他們的偶像可以講自己相信的東西。最簡單是說支持動物權益、食素,甚或支持性別平等、LGBTQ,香港有幾多人可以講呢?」再加上娛樂公司看準龐大的大陸市場,那麼香港藝人就出現去政治化、去個人化的情況。

所以Sonia樂見欣宜今時今日的成就。「她簡直是香港之寶,難能可貴。由她小時候被罵已經為她傷心,到現在變了主流明星,我實在太感動。還要拿到『我最喜愛的女歌手』,行業和社會終於接受到她,這很難能可貴。」多年來飽受身材批評的欣宜,如今以那種歷盡滄桑的DIVA姿態,是香港一直欠缺的,使流行文化呈現一種脫離慾望消費的明星形象。

而另一位歌手Serrini,她由網上做到主流的,然後從由自身出發,改變了香港的娛樂生態。「在娛樂圈中,無論在女性形象,還是歌手可以講什麼呢,都帶來很大的改變和轉捩點。」網上平台的開放,讓不同的面孔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此成風氣後,再被主流媒體吸收,使內裏除了傳統價值亦多了新聲音,從而改變社會。「因為媒體就是告訴你有什麼價值值得被看見。」

她期待,媒體工作者能夠「領導大眾輿論,不是只回應主流或網民的言論,生態可能會健康很多。」

欣宜今年第二度奪得「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女歌手」
欣宜今年第二度奪得「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女歌手」

消費帶來改變

事實上,香港人本身受外國媒體、影視 作品,公眾人物言論及形象影響,愈來愈多接觸到不同的性別議題,並對關於性別的資訊感興趣。過去創辦女性電影節「女影香港」、 「女人節」的經驗讓Sonia察覺到,「愈來愈多人對這些東西有興趣,只是香港找不到地 方讓她知道。」她續指,「他們想知道外國的idea,放在香港實際的生活中如何理解。」

把性別意識在地傳播及實踐,推動全面的性別平權,靠公共討論、KOL、傳統機構、大專院校,更重要的是商界參與,近年最時興的是推廣”self-love”和”girl power” 等女性主義概念。「sell這些有人買,brand便更加願意做,brand讓願意做更多的人覺得有意思,更多artists願意企出來,因為無incentive沒人會做。」若環境容許,自然更多女藝人可以更自由地表達所思所想。

雖然Sonia也擔心這種「大眾的女性主義」、有多少可以着地,但她想,「也不需要你真心,當那成了氣候和風氣,對你(商界)有利可圖,已代表世界對性別平等和性別的開放態度已成主流。不需要真心,做就可以了。」

在Sonia眼中,Serrini的出現改變了香港的娛樂生態。
在Sonia眼中,Serrini的出現改變了香港的娛樂生態。
梁俊棋、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相關影片節目截圖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女性形象 流行文化慾望圖譜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