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最熱門的科技產品,少不了藍牙喇叭和可穿戴電子產品(wearable electronics)。以三藩市為基地的Jawbone「食正條水」,差不多「冇得輸」,但周前卻傳出要清盤。
Jawbone是其中一家最早推出「靚聲」藍牙喇叭的公司。他們於2013年找了Soundmatters的設計者Godehard Guenther博士,以專利技術製成Jambox,industrial design做得不錯,很有時尚感,推出多種不同顏色,在時裝和家居雜誌上賣廣告,宣布了藍牙喇叭年代的到來!
可穿戴電子產品方面,他們和Fitbit差不多時間起步,Jawbone UP手帶在「那些年」(不過三年前左右!)也曾流行一時,但這類簡單的計步器,很快便被demystified,小米、華為這些國內廠家紛紛推出便宜十倍的手帶,市場一哄而散──更不用說智能手錶殺埋身,可穿戴產品即時便成泡沫。(當我購入Apple watch後,便即時把UP手帶和Pebble watch送人。)
據稱Jawbone在2015年的估值達33億美元,今天不知道多少錢才有人買,但可知,對手Fitbit上市以後,股價亦不斷下挫,至今也不過市值12億美元,雖打低了對手,但wearable electronics的前景,很明顯不如從前人們想像的美好。
Jawbone在藍牙喇叭市場的失利,倒有點「捉到鹿唔識脫角」。
事實上,在13、14年間,藍牙喇叭真的不像今天那麼多對手,而Jawbone的確豎立了時尚、年輕活潑形象,在其他廠商尚未捕捉到「藍牙作為傳輸媒介」的時候,他們便提出了今天看來很先進的概念──戶外、water resistant、多種顏色……但敗也是藍牙喇叭,這個原來頗niche的市場,很快便被後來者搶佔,JBL、Bose、UE、KEF……你說得出的,都來藍牙一番,Jawbone作為不大的startup,也就沒戲。
書本上有first-mover advantage的說法,但若果在技術上沒有寸進,倒會因為「細分市場」,市場一旦「被證實」而吸引到大量的後來者。而後來者往往吸收了前人的教訓而把產品做得更精美,且看蘋果Apple Watch走入智能手錶市場(即使不怎麼成功,但卻肯定是相對最成功的!)、收購Beats(當耳機龐大市場已被證實)、以至將要推出的智能喇叭HomePod,都不是什麼創舉,但如果產品能造得更好,便能搶下固有市場,那就是生意。Jawbone是一個可惜的故事,但可幸矽谷以至世界各地仍有許許多多的初創企業,由他們來捕捉潮流,發一筆小財,再由大企業接力,也不一定要論「誰是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