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瓜薏仁盅加入蛇湯、在點心酥皮中釀進蛇羹肉凍……中環老店蛇王芬新推出的春夏養生蛇饌,直直開啟了我對「進補」這事情的另一番想像。
無論從北方名菜紅燒鹿筋、壽字人參鴨,到遍布南方街頭的蛇羹、羊腩煲,你都可以看到「補」是中國傳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嶺南飲食文化尤其重視養生,一道菜、一碗湯、一杯熱茶,都被賦予防治一些疾病的功用;即使今天諸如滴雞精、虱目魚精等,撕除科學的包裝,還是離不開「順時養生」的概念。
「你不知道,嶺南人自古就有『四季吃蛇』的習慣?」蛇王芬主理人吳卓芝(Gigi)翻出中國歷史百科《粵西叢載》資料解釋說,當地人視吃蛇如北方人吃麵那般日常,「因為嶺南地處熱帶,利蛇蟲生長,多得四季能吃,南方人遂而就地取材。」最近,她與註冊中醫師郭瑩瑩一起鑽研,有無可能在春、夏這兩個「淡季」好好賣蛇羹,於是大家從頭把蛇的屬性、五行理論看一遍,結論是:「搭些玫瑰花、節瓜,就變得清補不燥啦!」
古書沒記載的作法
眼前的「燕窩蛇湯燉節瓜盅」,誠然是古代食譜從沒記載的新味道,但配搭很清爽,讓吃蛇這回事頗舒心悅目,吃罷也沒有不良的感覺。大概Gigi用的是三蛇(即白花蛇、三索線、金腳帶),效用沒五蛇來得強,「賣『五蛇』的地方愈來愈少了,畢竟蛇的供應愈來愈少,我也是向相熟的越南、泰國、印度飼養場取貨。」她告訴我經營的挑戰。
透過新配搭,我們可以在春夏吃蛇;透過新科技,我們可以四季吃到溫室培植的農作物。這些年我們的飲食習慣起了改變,而身體也亦然,「現代人愛在冷氣房,久而久之脾胃虛弱;炎夏消暑未必可吃西瓜或綠豆沙,因為容易肚瀉。」這天,我們在開着冷氣的餐廳,吃着蛇羹,討論着氣候的問題—這確實是充滿衝突的場景,但離去時我帶着深刻的反省:現代人更應在意身體給的訊號,而非盲目依書進補。
蛇王芬
中環閣麟街30號地舖
3579 5954
四季芬芳
沙田沙田正街2-8號新城市廣場三期3樓363A號舖
3108 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