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垃圾苦了清潔工人,也加重堆填區負擔,「以我觀察,光是會展,一年也有大小五十場展覽,每場展覽幾十噸垃圾,一年就過千噸,如書展這類大型展覽,大型攤位設計度身訂製,主要是木製結構,較小型的展覽則以鋁製標準支架為主。」展覽設計公司BEAMS營運總豎顏善羚(Judith)說。
她曾在本地著名的展覽設計及製作公司工作,熟悉行內運作,「每次設計一個千多二千呎的攤位,展覽歷時三日就要扔掉,明明很多物資都可以重用,卻是因為習慣,設計師不去想,承包商也懶得改變。簡單如用電方面,由於參展商是向會展買電量,每三千火地購買,無論參展商用了千五火,還是三千火,收費都一樣,所以他們完場後也習慣長開電燈,不用跟你慳。」
Judith對業界做法看不過眼,去年她辭職後,無意中認識了本地餐具租用服務社企We-use,創辦人Wing一句話,啟發了她,「她說『環保不是什麼都不用,而是用盡物件的價值。』後來我主動加入幫手,想到既然餐飲業可以這樣做,為何展覽業物資不可重用?」她猶記得有次展覽,商戶客人在展覽完結後,想把一組展櫃帶走,可惜因為原意只是一次過使用,一拆便會散,結果無法帶走,「其實只要設計師在設計時已有重用意識,很多垃圾都可以避免。」於是今年她與兩位建築師及設計師朋友自立門戶,開設展覽設計公司,打算走一條不一樣的展覽路,更在9月的綠色建築議會舉行的「好想.建綠」創業好主意提案比賽中獲得冠軍。
團隊參考外國環保展覽造法,「外國早已有Green Exhibition指引,規定場內不用即棄餐具、使用LED慳電膽代替一般石英/HQI燈,鼓勵人減少使用foam board等等。」Judith如數家珍地說,在她眼中,很多業界的習慣都是不必要的,例如展場為了保護地板和營造高貴感覺,每次都會鋪上全新地氈,可是這些地氈物料並不耐用,輕易破損,於是她引進一款較厚身的膠底地氈,不但易於吸塵清潔,更可用上數十次,雖然成本比一般地氈貴一倍,但多用幾次已能回本。
細節方面他們也兼顧,「一個大型攤位需要十位師傅在場內佈置三日,以往一日三餐即棄飯盒,三日便九十個飯盒,我們則是包伙食的,找社企餐廳提供膳食,當然不用即棄餐具,也吃得健康。」
以環保方法設計,不代表設計要妥協,他們最近為推動天台耕作的社企Rooftop Republic Urban Farming設計攤位,為了讓參觀者有置身天台的感覺,他們刻意把戶外與室內界線模糊化,以租用現成鋁架,在鋁架表面貼上黑色貼紙,上面掛上種植用的綠色瓜棚網,網子和桌椅在展覽完結後,帶回天台農場使用,正如他們的名字BEAMS,要 “Build environment at minimal & sustainable”。
一般設計公司理所當然想客人每年每季換新設計,生意才源源不絕,Judith卻反其道而行,「並非所有公司都需要每年攤位以新設計示人,尤其是Business to business的貿易公司,靠口碑多於形象,不是靠攤位設計吸引客人,有時重用同一設計反而令人加深印象。」Beams除了設計製作,也在內地租用倉庫,把展覽完結後的物資儲起,方便下次重用,這樣比起一般設計公司,收費會否較貴,「價錢上分別不大,如果攤位設計得漂亮,重用兩、三次,成本甚至能便宜百分之五至十。」
改變主流,素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Judith慶幸比賽完結後,多了公司對這種展覽設計方式感興趣,她更希望計劃與NGO合作,推出這方面的認證星章,評估設計達到某個級數就獲得認證,同一收費價錢,能達到環保及社會價值,這才會有人願意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