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健」筆靈魂
熱門文章
「健」筆靈魂
麥煒和 / 伍杏修 / 李永浩 / Adrian Wong / 林淑員
ADVERTISEMENT

麥煒和專欄:政府醫生與流感疫苗

26.03.2018

本文出街之日,相信流感高峰已告一段落,疫苗風波亦已成為舊聞,但沒關係,蓋世事總會重演又重演(正如人類也從不懂得經一事、長一智),到年尾下一輪流感爆發,舊聞又變新聞了。

多年以來,儘管特區政府大力推廣流感疫苗,市民對其認受仍持續低迷、毀多於譽,這要歸功於所謂的KOL,他(她)們隨口一句或一段留言,影響力已勝過微生物學家千言萬語。前者最常用的argument是接種疫苗會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打針後發燒、敏感……不特止,更會漚出吉巴氏症兼(無厘頭的)變種勁菌,最要命是流感針會對小朋友造成長遠副作用,好像(同樣無厘頭的)自閉症、水銀毒、DNA植入,禍延終身。至於好處,疫苗雖能避免部分接種者患上流感,然而,不管專家或製造商,也不敢擔保疫苗百分百有效,實情是接種了仍有機會染病。既然流感針打又衰唔打又衰,不如索性用疫苗以外的方法抗疫,飲多點水、煲多點醋、拜多點神。

每年世衛會根據流行病學數據,預測來年影響南、北半球的流感病毒株,然後向醫藥界發出製造疫苗的指引,這程序部分人會解讀為買大細、拿全人類做白老鼠。但凡預測,便有機會對,亦有機會錯,可是世人會視預測正確為理所當然,假若估計失準及最終導致流感疫潮,世衛便會受千夫所指。再者,縱使疫苗確能減低感染機率,這好處卻是受惠者難以察覺的,相反,注射了疫苗但仍染病或出現副作用,當事人便會即時想起及怪罪是那支衰針作祟,畢竟,看見失敗,永遠比看見成功容易。

政府醫生跟流感疫苗很相似,我們每天默默地巡房、診症、做手術,讓大量市民受惠,但外人不會留意,媒體不會報道。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倘若發生醫療事故,甚至無關失誤的醫療損傷(沒有醫生是零失手、零失敗的),雖是個別事件,也會被大肆報道。還有坊間不少茶餘飯後缺乏話題的KOL,他們與政府醫生雖無過犯,卻單憑道聽塗說便振振有辭地批判後者、批判醫學。如此這般,政府醫生的惡名,與流感針已不遑多讓了。

猶幸公立醫院不時也出現逼爆急症室的慘況,市民苦等三五七個鐘無非為見醫生一面,證明大家有難時仍會想起我們(在下總算老懷安慰),就如流感爆發傷亡枕藉後,港人也會醒覺湧去打預防針,直至全城斷貨、一針難求。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