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叱咤,總有些爆點。去年是謝霆鋒的《活著VIVA》,今年是古天樂勇奪「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古天樂接過獎後,帶點自嘲說:「我好喜歡唱歌的,不過我不懂唱歌而已。」全場觀眾捧腹大笑,身邊友人卻說:「好像不太尊重認真做音樂的人。」
明白的,頒獎禮除了要肯定音樂人的努力,也要創造話題確保娛樂性。況且,「我最喜愛」的獎項由網民投選。2015年,網民捧紅了吳業坤,今年是古天樂,更有討論區網民已準備明年投黃宗澤。網絡改變了樂壇的生態,但有件事,始終如一。
每年的叱咤場刊,依然默默地記錄香港音樂史。
記錄唱片業寒冬
2018年,Hong Kong Records 跟HMV 相繼宣布門市全面結業,令人懷疑實體唱片店還能繼續做下去嗎?但商台DJ Colin卻在去年12月,走訪全港唱片店,在叱咤場刊內,寫下店主的堅持。
「最初覺得很瘋狂,一個人怎能找齊全港唱片店?」到後來,他成功了。原來不計連鎖分店,全港賣流行曲的唱片店只剩二十多間。「店主們喜歡回憶以前生意最興旺,要排隊才能買碟的日子。」
剩下來的店遍佈十八區,但大部分只做街坊生意,各區如元朗、大埔等,也只得一家。他們不只賣唱片,也賣生活雜貨,嘗試延長店鋪的壽命。
「每到一家唱片店,我也會問他們為何要堅持,大部分人說是為了街坊及熟客的支持而堅持下去。」其中一位老闆跟Colin分享,表示自己曾想過放棄,甚至已經收起店內的唱片,改賣其他產品,但有熟客求他賣碟。「區內只得一家唱片店,若然放棄,街坊也不知道可以去哪裡買唱片了。經再三考慮後,老闆又再堅持了。」
廣東碟重質
唱片店的生存空間看似日漸收窄,堅持營業就像是捱打,但Colin並不認同。「不只唱片店在努力,歌手與唱片公司也在努力做實體唱片。」他認為不論是封套設計,還是內在鋪排,本地唱片一直在創新。例如Rubberband的《Hours》有一個圓形的封面、麥浚龍與謝安琪的新碟《The album》有一個甚至比電影劇本還要精彩的故事,這全都在提高樂迷買唱片的意欲。
唱片店的生與死,是整個音樂工業的事。跟今年的叱咤場刊一樣,有唱片店、也有歌曲巡覽,與本地演唱會列表。不要說是樂迷,作為一名香港人看到也會感動。但可惜的是,不在會展場內的人,看不到主辦單位的用心,但只要叱咤繼續每年堅持下去,他們的場刊是會為香港音樂史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