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人的壽命能達一百歲,活到一半,是否應安穩計劃人生下半場怎樣走?然而,眼前這位花甲餐廳老闆卻反其道而行之,疫下愈戰愈勇,即使首間店舖在創業不久因疫情而結業,一年後他重新開店,為的是圓自己所願。有能力之時,他亦不忘幫助弱勢,盧師傅說皆因他相信有因有果。
下午二時半,中菜館裏的廚房熱鬧得很,人稱「盧師傅」的餐廳老闆盧偉權忙着造蘿蔔糕,他說要趁餐廳「落場」的時間製作。
夥計替盧師傅備好臘腸、蝦米、蘿蔔塊等材料,盧師傅分批將這些材料加到大鐡盆,到量度糖、鹽、生粉時,他自嘲有些「雞手鴨腳」,不習慣使用舊式以法碼量度的鐵秤,平常都是慣用電子秤,不過今天指導他的點心師傅明哥,正是鐵秤老手。明哥在旁着緊地指揮「這些要炒、這些要『飛水』」,盧師傅笑言,一年才造一次蘿蔔糕,以前寫下食譜也忘記了,正正需要明哥提點,不過當炒蘿蔔絲時,明哥說加八至十二兩油都不要緊,盧師傅迅即轉身說,「少油啊,我哋整畀老人家」。
成粉漿的蘿蔔糕放入蒸爐二十分鐘後,盧師傅取糕盆出來,在糕點上曬上一些臘腸粒和乾瑤柱,明哥也「落手」一起做。盧師傅說,你看看阿明,他多吝嗇,我一定會放多些材料,「開心咁咪豪啲,落多啲料,即是有錢嘛」。
每逢節日,盧師傅定必親手造一些應節食物給弱勢社羣,這個農曆新年,他亦贈送五十底蘿蔔糕予低收入的獨居長者。他三十年前在大集團會所當主廚,那時就開始跟隨集團義工隊當義工,五年前自立門戶,他亦繼續助人。這次他也是找回當時認識的社工,托他們轉贈糕點。他特別喜歡與老友記互動,有一次他跟老友記到他曾工作的澳門逛一圈,期間他牽着他們遊遍大小景點,老友記們笑聲不斷,「見到佢哋笑,佢開心,自己都開心」。
疫情開初 贈飯盒予長者 一年之後 餐廳結業
這份善心,盧師傅在最艱難的時候亦一直保持著着。
三年前疫情來襲,盧師傅形容當時市道很靜,沒有人願意出外用餐,單靠外賣生意,只能剛好應付已經減了的租金。那段時期,生意不足兩成,但盧師傅堅持不辭退夥計,大家同意,半個月上班,半個月放無薪假。當時他留意到不少獨居長者外出不方便,社區中心無法派飯予長者,便想到逢周六派五十個飯盒給這羣高風險一族。
我們曾於二O二O年訪問盧師傅,想知道為何在生意這般艱難時都願意幫助別人。他那時說:「大家都艱難,我幫到別人自己開心,現在艱難時間,有些事令自己開心一下,所以只是派五十個飯盒,盡自己能力做到多少就多少,我可以繼續經營就繼續派吧」。
維持經營,本來就舉步為艱,還兼顧派飯,材料人工都是成本,划算嗎?今天的盧師傅說,那時員工每天上班也沒事幹,給他們一些工作更好吧,他亦找來一些朋友贊助製作飯盒。
派飯維持了一年多,盧師傅的店舖終於在二O二一年年四月捱不住結業。市道低迷,收入一直減少,相對於二O一八年開業時每月賺近十萬元,經歷社會運動和疫情之後,情況不可同日而語,生意長期需要補貼。他與另外兩位股東已經整年沒有支薪,亦曾兩次再注資。約滿時,業主加租一成,盧師傅無奈,回首一看,原來已虧損數十萬,最後忍痛關舖。
盧師傅嘆氣搖頭道,真的不捨得,「我哋之前有沙士經驗,就諗下,三個月搞掂喇,咁守下啦,點知唔係喎,越守越長時間,真係蝕曬啦,冇錢喺手,政府當時未有再派錢(防疫抗疫基金),咁就算啦,攰啦,守左成年幾」。縱是不捨,未見前路,盧師傅選擇暫時退下,「都係諗停一停先啦,睇下環境點樣,因為可以再開過,唔一定要夾硬來」。
又一年 捲土重來「壞事係可以變好事」
店舖結業後,盧師傅一直協助一位朋友籌備開餐廳。四個月後,他機緣巧合遇上這個位處於銅鑼灣黃金地帶,能遠望維港及維多利亞公園景色的舖位,對開揚的風景一見鍾情,迅速簽下這座新落成商廈舖位的租約。他動用之前攥下來的儲蓄,投資二百萬到這間店,再找來幾位朋友合股。
那時,疫情還未見到曙光,但他念念不忘重操故業,說希望多冒險一次。「生意做得好唔好,天時地利人和,三件事。咁夥記和拍檔可以,人,都齊了,天時,只是餘下疫情過去,地利,這裏可以,有風景又方便,只係差疫情,三分一機會,就搏啦。」
不過重新開店並非一帆風順,舖位直至在二O二二年初才能交吉,偏偏又遇上第五波疫情,裝修一再延遲,直到五月才能正式開張,可惜,開店至今,疫情反復,政府亦不斷更改入座規限,盧師傅平靜面對風浪,從容不迫地說,都習慣了,習慣了怎樣去面對各種經營問題。上一次的虧損離場,為他帶來更多應付逆境的經驗,他淡淡然微笑道:「壞事係可以變好事。」
新店開業時,香港剛經歷完最嚴重的一波疫情,人心未定,盧師傅指幸好不用多久已收支平衡,近數月生意亦漸見起色,食客願意出外消費,農曆新年前後的訂枱都滿了。
四年風雨 感激夥計同行 終迎來一頓人齊的開年飯
過去四年,經歷疫情、虧損、結業,都在難關裏掙扎求存;四年後,農曆新年前夕,盧師傅終能與眾夥計一起吃一頓豐盛的開年飯。
盧師傅說,這頓開年飯,跟餐廳名字「圍爐」一樣,別具意義。
起筷前,員工們亦紛紛拿起手機,拍下四年來難得一見的一大圍菜。這時,夥計點算餸菜的數量,發現是七碟,不吉利,趕緊着廚房多炒一碟生炒骨,變成一桌八碟,他們說,雙數才會吉利。
炸子雞、白灼蝦、薑葱炒蟹、蒸魚、蒜蓉蒸蟶子、鮑魚、烤燒肉,還有一碟炒菜,盧師傅說最要緊的,就是這碟「發財大利」,在旁夥計一聽歡喜,連聲響應。餐廳每天都十分忙碌,節奏急促,這頓把握晚市開始前的開年飯,算是盧師傅難得與夥計共聚的時刻。席間,他多次感謝這羣為他拼搏的夥計,「冇佢哋,就冇今日,其實一間公司最主要都係人,所以多謝佢哋」。盧師傅說,平時面對面說不出口的「多謝你」,今天也趁機會好好表達。
在這羣夥計當中,有一位從五年前舊店已跟隨盧師傅到今天,盧師傅特別想對她説一聲多謝,她是收銀Money。疫情開初生意不景,Money是其中一位留守的員工,「真係特別要多謝Money,當時(二O二O年)佢真係冇糧出都肯做,嗰一刻好感動,佢可以咁樣為你喎,即係人哋睬你都傻,走添啦」。Money在旁指,那時夥計與老闆都知道大家困難,老闆做不下去,他們都沒有工作,倒不如夥計輪着上班,共度時艱。
寄語隨緣 盼繼續挑戰自己
六十歲的盧師傅,入行超過三十五年,數年前出來創業,恰逢新冠疫情,餐廳結業,未幾,再開店。「有啲人話我係傻嘅、戇居,搞錯呀你咁都要搏」,很多人不理解當初為何要放棄任職了二十五年大集團會所主廚的高薪厚職,但盧師傅堅定地說:「每人諗嘢唔同,追求嘅嘢唔同,咁可能佢追求嘅係安穩生活,我追求嘅就係挑戰自己 。」
一直徘徊在膽戰心驚的懸崖,很多人承受不了這種煎熬;然而,學佛的他,有一套處世態度,幫助他走過荊棘,來到今天。「隨緣,都是這句話,有些事你想像不到,好像疫情,你根本不會想到這麼嚴重。我不會刻意強求,只是遇到適當的時機就選擇去做,控制你自己可以控制到的,努力去做。」捱過疫情,他認為今天自己仍可以再努力些,希望再去挑戰一下自己,把自己的飲食生意發揚光大。
後記
面對逆境,每人都有不同應對方法,然而當挑戰接踵而來,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明亮的心,咬緊牙關,認清眼前方向與目標,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在採訪言談間,筆者感受到盧師傅的堅定與決心,「挑戰自己」,說來容易,實踐很難。疫情期間,守着一門陰晴不定的餐廳生意,過了花甲之年仍有壯志,仍願意冒險開創事業,無論順逆,盧師傅隨遇而安之餘,竭盡所能,這種默默承受一切的堅持,絕對得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