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香港人權藝術獎:移民與難民 當下與未來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第七屆香港人權藝術獎:移民與難民 當下與未來

20.06.2021
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人權藝術獎 2021 冠軍 李羲樺,《綠色的牆》:描繪一個斯里蘭卡家庭在庇護申請被拒後,在香港面對的困境。 他的錄影作品借用了後期製作中的綠幕技術來引發觀眾思考,場景對比錄像中所朗誦的詩歌— 《Seasons of Trees》和家庭被動僵滯的處境,希望觀眾能體會流離失所者無休止的掙扎—一種 在希望與失望、自由與禁錮之間撕裂的生活。

由Justice Centre Hong Kong舉辦的「第七屆香港人權藝術獎」,賽果於上周出爐,獲選入圍作品在香港藝術中心歌德藝廊展出。今年的主題為「共同未來」,旨在關注強迫移民和難民的當下與未來。

香港藝術家李羲樺憑影片《綠色的牆》奪冠,一名斯里蘭卡女生綠幕前,重複地朗誦同一首詩歌,刻劃其庇護申請被拒後,滯留在港,陷入懸而未決的困境。季軍作品《有處無處》則屬參與式藝術,靈感源自「十二港人案」中,人們漂洋過海逃難的經歷。窄長黑房中,兩邊貼上淺藍長條型的海圖記錄紙。藝術家鄧伯軒將十二個中文名拆成筆劃,散失紙上,再以「如果這些筆劃構成了你的名字任何一字,寫下來,撕下來,放進去,無路可回了」字句,邀請參觀者探討港人身份。

藝術創作,難以抽離社會脈絡,因此去年近半作品,都圍繞烽煙中的社運。踏入展場,不難發現今年入圍作品少了紀實,添了隱晦,展覽亦首度在律師陪同下籌備。每件作品旁邊,都只見名稱和藝術家姓名,而不見簡介。策展人黃嘉瀛解釋,是要讓作品本身說話,當中含義,參觀者可自行詮釋。不過,不少作品仍呼應著香港時代,反照出藝術家當下的回應及感受,喚起集體經歷的種種。

藝術家葉建邦的《Do not cross the line》,他先將報章上的圖文鏤空,再以橙色雪糕筒、鐵馬、警察藍白斜間封鎖線串連,與言論自由有關。藝術家王穎兒的《旺角旅遊指南(免費取閱)》,將同名新詩印於紙上,以碎紙機粉碎,再壓成磚塊。藝術家Kit-yee Tong的《A Ray of Light(2016-2021)》,是一組十五張正方形的圖片,展示金紫荊廣場、維園、中大民主女神像、政府總部等地標,原作配有簡短解說,談及主權移交後的重大社會事件。其他作品亦展示了海外的人權狀況,關注性小眾、勞工或性暴力受害者等議題。

+1

評審藝術家周穎璇說:「尤其在今天的香港社會,香港人權藝術獎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活動。獎項不但透過視覺語言討論不同人權議題,亦是一個讓年輕藝術家在專業藝廊中向公眾展示其作品的寶貴機會。」這些作品都是歷史見證,述說大時代下的人權故事。

香港人權藝術獎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6月30日
時間:早上9時至晚上8時半(星期一至五)、早上9時半至下午6時(星期六)、星期日不開放
地點:灣仔香港藝術中心14樓歌德藝廊
網上參觀:https://eazel.net/exhibitions/898?ac=80t5m9sz

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