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一直予人市井味道,但最近有人不約而同在裏開書店,令街市多了一份書卷味,其中一間是大埔寶湖街市。甫踏進大門,十來個舖位都是花店,鋪天蓋地的花姿招展,街市原本頗熱鬧,自從1991年大埔街市落成後便漸漸冷清,不過仍深受區內環保人士喜愛。當中猶如綠色小社區,有售賣環保日用品的「隨喜」,售賣本地有機菜的「悅生活」,還有賣自家製環保布袋的「小土」,最近更多了一家門面與別不同的「解憂舊書店」。
光看裝潢,很難想像這是一家開在街市的書店。落地玻璃門後透出隱隱柔和黃光,靠門放了兩座位的吧枱及高身椅,背後是高至天花板的深木色書櫃,最亮眼還是那牆紙,灰白色的紙頁原來是從字典撕下,吊扇在頭頂悠悠自轉,字裏人間,隔絕外面紛擾。
店長Phyllis正低頭整理人們捐來的舊書,「6月開店後,有不少人前來捐書,之前有人捐來一批七十年代的攝影雜誌,珍貴得很。」無論是腳邊、書架上,都有不少文史哲書刊,一翻之下,不少都很新淨,卻只是十元、二十元,比一般二手書店以半價出售便宜不少,「新書定價是包含了作者版權費、印刷、運輸成本、編輯人工等等,而我只是負責清潔和付租金,賣便宜一點也可以。」Phyllis說。
愛書人語 聊以解憂
到訪當日,就有位小學女生正埋頭讀小說。Phyllis回想,「以前我常常帶兒子到圖書館看書,不過後來他長大了,就只愛玩手機,不過自從幫助看店後,似乎又多了閱讀。」把童書送出,正是希望書店可以鼓勵孩子多看書。
「舊書」比「二手書」多了一重回憶意味,予人珍惜感覺,「今年關於書店的新聞特別多,獨立書店雖然經營困難,卻有存在意義,它們限制較小,會賣主流書店不肯賣的書,幫小眾發聲。」舊書店也珍惜不少絕版書,例如她收藏的張愛玲翻譯的《愛默森文選》、1937年出版的《魯迅散文集》等,發黃的書頁盛載了歷史。
Phyllis在網誌解釋,書店名字來自東野圭吾的小說《解憂雜貨店》,因為她知道不少人家中藏有好書,只是搬屋或家裏空間有限,不忍扔棄,捐書活動又不是時常發生,加上大埔沒有舊書店,不如自己開一家,開店後,看見人們捐書時的笑容,似乎真的替人解憂了。
解憂舊書店
地址:大埔寶湖道街市F021
查詢:5392 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