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何秀萍
熱門文章
何秀萍
一個女人
ADVERTISEMENT

何秀萍專欄:五光十色

09.10.2017

原因來自年月、科技還是時代?現在「光亮」愈來愈讓我開懷。去到哪裏都往大放光明的地方走,白天更願意留在室外,接觸陽光空氣,看到陽光當然心情愉快,到熱得受不住時才轉到有空調的室內,也盡量找陽光照射得到的角落安頓。說穿了該是視力衰退之故吧?不夠光的地方影響看東西或閱讀的清澈度,隨時可能做錯決定。寫着外地貨幣的價錢牌看少了一個「零」,我的一個朋友就差點以為撿了便宜而真的大出血。另一位精明些的當餐館侍應問拿着餐牌沉吟半天的她有什麼可幫忙時她立刻紅玫瑰上身嬌聲說:「幫忙唸一下餐單來聽聽……」。從前有首歌叫《白天不懂夜的黑》,現在什麼都懂了,去旅遊早出不晚歸,住客房最燈火通明的旅館,吃燭光晚餐一早上餐廳官網將是日餐單背熟。忽然明白為何主打「廚師發辦」的食肆那麼受歡迎。

家中電費上升因為開燈的數量和時間增加了。除了愛光明,也好亮麗,尤其身在外地就變了好色之徒,看到任何鮮活的色水便目不轉睛,覺得甚是養眼。這只能根究天時地利人和吧,也許是個人偏見,三番四次看到同樣的顏色放在香港只落得一個「俗」字,我也不想這樣。但擁擠的空間,形成那些擁擠的是被生活折磨得扭曲猙獰的面容、佈滿庸俗訊息的樓宇外牆、缺欠美感和設計的城市規劃往往只給人一個雜亂無章的感覺,任何豔麗的顏色加了進去都迅速被吞噬、與庸俗的大氛圍打成一片,失去原本的明媚。

所以我的鮮色行頭只會在外遊時出櫃,白雲藍天綠草中一抹黃,鐵鏽方格書店外牆、經過風吹雨打的古老教堂台階、百年老樹下一點明藍或鮮紅、昏黃吊燈下一羣圍着姹紫嫣紅圍巾的旅人在路邊茶座喫茶取暖。拍個照出來都人中有景,景中有人,自己的心情自己照亮。是空間是空氣當然也是空閒。

因為不趕時間,便可享受時間,看人看物的時間。趁天還光索性坐着發呆看光陰的移動,怎樣由光漸成陰而轉暗。色彩其實由光形成,同一物件,它的顏色在不同的光照下有不一樣的深淺改變,是一段視覺的旅程。若是在一個美術館內觀賞一件放置在窗旁的藝術品,那是作者希望觀者在不同的天然光線下得到不同的觀感。我是放空達人,所以擅長凝視空氣或某點,顏色真的很好看,光影真的很神奇。本來幽幽的黃昏最有韻味,那個魔幻時刻每天出現但天天不同可一不可再。於是日落時可以的話我就不做要看清楚的事情,不讀字不看書不開燈。無論在何地,停下來看看四周的景物,在夕陽籠罩下是什麼模樣。如果一個人在家,那種明暗之間的光線,彷彿為面前的畫面鍍上一層薄薄的金,或是凝成一幀黑白照片,會令人對自己的家當重新認識。只是這個時段已安坐家中或獨享寧靜的人,可能不多。那下次有機會獨自出門的時候,可別錯過享受一段自己的「光陰」。

一入黑就是光明時間了,家裏必定燈火全開,東西太多以免絆倒廚房尤其是,所以祈求那些停電的日子不會再來。

求人不如求己,又是時候減少身外物,騰出空間,多出白牆來反光就更見明亮,或許將黑黑灰灰的家具適量地換成黃黃綠綠,看着悅目,生活又更光明磊落。

燈泡也換個強些的,在燈下讀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那種幽玄韻味,份外分明。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