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三月,屬於春天,也屬於藝術。這邊廂,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和藝術中環(Art Central)等匯聚本地及海外一眾藝文名家,呈示當代藝術的豐盈創意;那邊廂,眾多本地畫廊和藝文機構等,或舉辦聯展,或策劃論壇、工作坊和分享會等,為這草長鶯飛的初春好時節,增添藝術的活力與魅力。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與香港展能藝術會攜手舉辦的「多元共融藝術巡禮」,於三月二十二日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啟幕至四月五日,為期兩周,邀約本地多間熱心推廣共融藝術的機構和數十位展能藝術家參與其中,透過主題展覽、音樂會、舞台劇、藝墟、工作坊等多元豐富活動,為香港的「藝術三月」增添別致而獨特的光彩。


在香港,從事藝術創作實屬不易,全職藝術家更需要面對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全職展能藝術家要面對的困難則更多。今次參與「多元共融藝術巡禮」的藝術家,例如趙惠芝和魏煜鑫等,均是全職藝術創作人。兩人均熱愛繪畫,唯創作媒介不同:趙惠芝擅長以沙畫描摹山林等自然風景,而魏煜鑫以「點描」技法創作的油畫,尤能映照其心中所思所感。
早在十五年前,趙惠芝已加入香港展能藝術會,也是從那時起,她開始進入沙畫的世界探索。沙畫的流動性,以及創作過程中的自由和隨性讓她著迷,而沙畫創作和其他藝術媒介如文學、詩歌和音樂的互動,更讓她體會到藝術跨界及對話的樂趣。她將在「沙畫藝術之旅工作坊」中,帶領市民公眾了解這一較為小眾的創作門類,並與參與者一同透過雙手的創意、身體的律動搖擺,構想和詮釋獨屬於己的難忘瞬間。「最重要是好玩、有趣。」趙惠芝笑言:「希望來參加工作坊的朋友們玩得開心!」


相較於趙惠芝以沙作畫時的自在不拘,另一位本地展能藝術家魏煜鑫的作品,則更注重理性與嚴謹的表達。他與趙惠芝一樣,自幼時已對繪畫興趣濃厚,自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畢業之後,毅然投身全職繪畫創作。他偏愛用「點描」法創作油畫,畫中豐富的色彩碰撞、線條和色塊的互動,都是他用極細的筆觸,一筆一筆完成,雖耗時耗力,卻樂在其中。


今次是他的油畫作品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帶來的《樹與光影》是數月前完成的新作,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才完成。筆法雖謹嚴克制,畫中風景卻毫無呆板之氣,而是於色彩和光影的對照之間,呈現活潑且富有生命力的景致。畫中風景並非寫實,更有超越現實的想象元素融入其中,宛若一首寫給生活的讚美詩。
按照香港展能藝術會節目聯席主席鄭嬋琦所言,是次巡禮系列活動取名「多元」及「共融」,意在展示不同領域、不同文化背景展能藝術家的才華,探掘他們的創作潛力和可能性,鼓勵他們認同自己的「藝術家」身份,並為其建構互動及溝通平台。除「回聲之橋」藝術展覽和工作坊之外,另一特色項目「共鳴之橋」共融音樂會,邀請兩位展能藝術家——視障二胡演奏家楊恩華與患有自閉症的鋼琴演奏家莫梓源,與多位本地音樂家共同登台演繹多首中外名曲,以音樂為媒,促進藝術家之間的往來互動,也為展能藝術家與公眾之間,搭建藝術之橋、心靈之橋。
莫梓源出生在一個雅好音樂的家庭,家族多位長輩都喜歡演奏鋼琴。用梓源媽媽的話說:「音樂可以說是梓源生命的全部。」從三歲學琴,到拜師金美雪和牛牛兩位知名鋼琴家,再到如今多次登上國際舞台、與郎朗和梵志登等多位音樂大師合作,梓源憑藉天賦以及持之以恆的勤學苦練,在古典音樂的旅途中奮身前行。


在鄭嬋琦看來,當我們欣賞趙惠芝、魏煜鑫各具特色的畫作,或聆聽莫梓源等演繹的中外名曲,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畫中或曲目中蘊含的真摯情感,更有展能藝術家對待藝術、對待人生的企盼與熱望。她期待參與此次「多元藝術共融巡禮」的藝術家,在作品展出、表演以及彼此之間的相識與往來中,獲得更多的滋養與信心,以支撐他們直面前方未知的旅程,她也期待市民及遊客來參與上述一系列活動的時候,可從這些展能藝術家的作品及其背後故事裡,找到共鳴、慰藉與直指內心的力量。
這一場多元共融藝術之旅,需要展能藝術家全情投入,同樣需要有心人沿途栽種希冀,方能在不遠的未來,見到繁花似錦、繁盛豐茂。如果你願意支持展能藝術家,請瀏覽香港展能藝術會的網站了解更多有關「多元藝術共融巡禮」的詳情。
「多元共融藝術巡禮」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4月5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