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都知道我最憎拎袋,一年至少有300日「兩手Fing Fing」便上街,其餘65日,有三分二是因為在外國,一定要帶證件相機各種雜物而不得不帶一個「容器」,剩下來的日子,帶袋只因買了新包包急於炫耀,或者用來配襯衣服,換句話說,那個袋不是一個袋而是一件首飾,total look的一部分而已。
講這麼詳細無非想突顯人物性格:我有多麼的不喜歡帶袋!其實四十歲前我甚至能夠練成銀包都不用,出門就是身份證,一張常用信用卡和一小疊紙幣,但經營了四十年的輕身上路,怎麼會淪為現在每天隨身的一個巨型wallet呢?
罪魁禍首叫「VIP卡」。
你有無折?
我小時候的價值觀是很正路正氣的,即是一切明碼實價,你想要什麼就得付出什麼,任何講價和拿折扣的動作都好像有點旁門左道的味道,要面皮夠厚的人才做得出。
但不知何時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無折就唔買」的機制,那些「折」的人十居其八不是窮到差10%就買不起,但如果店家不給出一個最起碼的九折,便覺得自己好沒面子,也沒有考慮到:1. 其實店方一早就mark up百分之十的訂價再給你折頭來製造一個心理上的舒服幻覺便可;2. 如果那個九折如此不難得,你和你的朋友們都是一問即有,那又何來面子呢?
然而大家都不管了,總之一定要有那個discount,否則免談。
於是市面上各種真真假假的折扣優惠紛紛出籠,對我的最大影響反而是打造幾十年的瀟灑形象「破功」了,每天拿個大銀包就是為了帶備各種「以備不時之需」的折扣卡和附特別折扣的credit card。
首先不明白的是,科技已如此發達,我深信一定有其他不用㩦帶實體折扣卡的驗證個人身份方法,為什麼那麼多商戶還是堅持「認卡不認人」呢?大概都是想藉故不打折吧?
人擁有什麼就得服侍什麼,像我這種很多朋友對我慷慨的幸運人,結果一不小心就淪為一個天天搬運着一堆「好日都唔用但如果要用嗰日摷極都唔見結果無折就好嬲囉」的折扣卡的「卡奴」。
有折的負擔
作為一個有折扣的人,其實負擔是頗大的,生於亂世的其中一種責任就是幫朋友簽折頭,是的,近年我有什麼折扣都不大敢告訴別人了,即使是頗熟的朋友。當然不是因為我份人孤寒有好東西不愛和朋友分享,而是,不同的折扣卡有不同的規矩,為了幫朋友拿折,很多時你就得親身去到那個店「簽個名」確認,每星期若有兩三單這種「得閒你經過就簽啦唔趕㗎」的軟性催迫,花在交通上的時間金錢精神都幾襟計,你買的若果是時裝的話,難道我又狠得起心三個月後待那件衫都有點過季了才幫你由中環過九龍塘簽,最可憐是因為有些商店規定,付款信用卡的卡主名一定要和VIP cardholder一樣(明白店方保障自己無可厚非),但那麼我還得先幫你「出住錢先」你後來俾番我,不是怕你會走數,而是買了之後還得送貨給你,之後再給你戶口號碼,就算收支票也得專程去入數,總之多了好多事情做,心好累呀!
試過有個其實不是很熟的人,託我去某某我有七折的名店幫他簽名(那個店其實他也有八折),特地坐車去到才發現他要我代簽的是一條一千零九十八元的牛仔褲,當堂火起,叫我咁辛苦大熱天時下來就因為你想慳一百零九個八?我坐的士下來都八十蚊啦!還有我寶貴的時間呢?
立刻割蓆!
還有一種人家給的面子也是令我十分不知所措,試過有次工作與工作之間剛好有半小時空檔吃午飯,附近只有一家茶餐廳,印象中是某個完全不熟的「行家」開的,但吃飯而已,況且附近也無其他選擇,就進去了。
結賬時收銀小姐搞了一輪,笑笑口和我說「我頭先打去問咗老闆,老闆話多謝你嚟幫襯,俾個九五折你,你碟飯加飲嘢本來六十二蚊,而家多謝五十八個九㗎!」
吓!唔使咁客氣啦,幾十蚊餐飯唔使俾折我啦!而且三個一銀錢嘅優惠我都唔知第日點還俾你好?
聽來好像有點涼薄,但不喜歡欠人家東西的我不想因為三個一欠別人人情的心情也不難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