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畢明
熱門文章
畢明
Finer Life
ADVERTISEMENT

愛變才會型

24.07.2020
圖片:法新社

愈來愈發現,世紀疫症肆虐下,應該可以從全球收集到一系列自我爆破新曲加精選,或「Covid-19如何啟發了你」大全。

不能上班,嚴縮社交,人人罕有地長期在家獨處或與家人共處,引發太多有意義的自我反思和被迫彼此發現。說的已不止是在很多大城市如倫敦、紐約、上海,禁室培育令夫妻離婚率飊升。原來已無法一起生活。只是一直受工作、公幹和各有各忙的掩護。

一名英國專欄作家的疫症下之覺醒,是男人的awakening,非常有趣。

他說太多父親,前所未有地廿四小時、加很多個星期待在家,與家人一起,這是從未試過的「奇異」。作為「男主外」慣性作息的生物,這些月來的新體驗,他相信會在男士身體留下一些什麼,暫時或永久的影響。

他自己,是典型不幹粗活的中產風流,太爺是醫生,祖父是股票經紀,父親是圖書館長,自己是新聞工作者,都是他說的”soft-handed, professionals”,不過因為肺炎病毒,他在家工作之餘,也在家弄起一間給兒子的樹屋。家族四代父親之中,他是第一個「動粗」的人:戴上眼罩,拿起電鑽、電鋸、槌仔,做木工揼鐵釘,身水身汗,和兒子一起做了一間樹屋。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

發夢都沒有想過。若沒有病毒壓境,他一生人都不會做這事。肯定。

他的男性朋友圈中,很多人不但學會了多種不同的DIY,有的更開拓了其他興趣和活動,例如:焗麵包,和教子女代數,補習老師自己做。

瘟疫,令男人不能再窩在自己的comfort zone,拒絕參與/幫忙家中的「女性家務」,亦不再輕易避開其他責任。在家,他時常因為教子女功課沒耐性而脾氣暴躁,躁得教個女時,會嚇喊個仔,到他去安撫個仔,小兒子叫他走開:”You should feel awful”。

長期在家,他得到老婆的最後通牒:你可以鬧情緒,可以喝醉,但不可以兩樣一齊來。辦不到,請另找伴侶。說時非常冷靜,沒有憤怒的壓迫才決絕得叫他面青。

他開始反思,一間樹屋的成功不會改變他幾多。生活回復正常之後,他會繼續做handy man嗎?不會。

但他清楚知道自己要變,父親、丈夫、男人的角色內容,要變。

“You yourself have to change first, or nothing will change for you”。

工作,事業,令男性可以在家多方面缺席。事業路發展不錯的,領有牌照忽略家庭,更大條道理不用面對自己。發展好事業OK了,好像不必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Lockdown,家人成了鏡子,讓他看見醜陋和不足的自己,又沒有一個就手的辦公室可以讓他逃離逃避。他一名中佬朋友更承認,Covid-19讓他發現自己的脆弱,而且會死。

太多男人,極少正視死亡,慣性否定軟弱。疫症生活中沒有敵人,他們也當不了拯救誰的英雄,留在家中,同樣無助。病毒教曉和改變他們去認識自己、生命,和update自己的角色定義。這,叫成長。

他說極少男人辦得到。病毒給人生上了重要一課。

人生這傢伙太狡獪,又太多代言人。有說人生是一盒朱古力,法國作家哲人卡繆(Camus)斷定「人生絕對荒謬」,哲學/政治家沙特更說「生命是徒勞的激情」,而話雖如此有個李白叫大家「人生得意須盡歡」。

哲學和書讀得多沒有好結果,最後我們會得到「人生羅生門雜錦」。誰都對,誰都信一點不是分散投資,是因為領教過人生這東西,便知羅生門本來就是誰都對一點又啱唔晒的,是角度切入問題。

個人覺得比較實用的人生設定,是把它視為「不斷的大小戰爭」。最大的對手和敵人,是自己,努力戰勝昨日、不足、狹窄的自己。

Benjamin Franklin:”Be at war with your vices, at peace with your neighbors, and let every new year find you a better man”。其實,成長無分性別,不過男人自認這方面發育遲緩。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