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乍動的驚蟄 為何打小人要有塊肥豬肉?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春雷乍動的驚蟄 為何打小人要有塊肥豬肉?

送件肥肉入虎口,祈求白虎食飽便不張口咬人。

過去一年,你內心的愁思與怨念增長了幾多?嘴邊常掛着粗口宣洩怒火嗎?有日夜記恨的人和事嗎?立於銅鑼灣與灣仔之間的鵝頸橋,聆聽過許多都市人對生活的的怨愁,亦見證了無數遊行發出的呼喊及怒火。在春雷乍動的驚蟄,鵝頸橋的拍打聲音此起彼落。或許拍幾拍,可以拍走纏身的死結或霉氣,可以驅除籠罩我城的陰霾。

送件肥肉入虎口,祈求白虎食飽便不張口咬人。
送件肥肉入虎口,祈求白虎食飽便不張口咬人。

驚蟄是廿四節氣之一,過去農耕社會相信這天的一記春雷,會驚醒一切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及猛獸,白虎正是其中之一,因此驚蟄又稱為「白虎開口日」。民俗掌故研究者周樹佳解說:「白虎又稱白虎星君,民間視之為災難、戰禍、意外、疾病的象徵」,為免虎口傷人,廣府地區就盛行在當日祭白虎,以消災解難。

白虎食飽就好了

民以食為天,白虎亦然。要祭白虎,「就用肥豬肉餵牠,象徵免牠張口亂咬人」,周樹佳又強調,「必須要是生豬肉」,含鮮血才足以餵虎。在鵝頸橋底看融姑打小人和祭白虎,狠狠地打斷小人紙再放入那黃黑紙老虎之中,從豬肉檔買來的肥肉象徵式地送入虎口,希望白虎飽腹一頓便安然休息。有指部分拜神婆「會以肥膩的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紙虎口充滿油水,令其不能再張口傷人」*。紙虎嘴抹油便不能傷人,若然再抹上一層蜜糖,能讓人也變得嘴甜會說話嗎?

雖說祭白虎是驚蟄日拜神的必然動作,但其實此祭在各大廟宇亦屬常見,想觀賞這項傳統儀式的,周樹佳會推薦:「露天的例如香港仔上蒲窩條香港仔警署路、筲箕灣巴士總站、石湖墟、油麻地榕樹頭;廟宇就差不多間間都會做,可以去榕樹頭天后廟、筲箕灣城隍廟、元朗舊墟的玄關二帝廟。」若然想認真打小人祭白虎,亦不一定要找拜神婆,「去香燭店買份打小人衣,自己再買一小條肥豬肉祭白虎,另外加一些紅、綠豆、芽菜給路上的遊魂野鬼」,不必求人亦可討得心安。有些人亦會在驚蟄日打爛隻雞蛋以代表餵飽張口的毒蛇,又或是食梨以「離」開有害的事物,甚或是撒綠豆、芝麻、黑豆等消除不吉利的東西,當真是各處鄉村各處例。

橋底的拜神婆選擇多,門外漢依靠直覺選之,信者或許便會得救。
橋底的拜神婆選擇多,門外漢依靠直覺選之,信者或許便會得救。

信則有不信則無

記者平素沒有拜祭神明之習慣,趁驚蟄遊橋底或廟宇,本着好奇心亂入一檔體驗一番,看阿姑拍打、舞火,着實有趣。再路過其他檔口,卻又耳聽另一位阿姑吐嘈說同行之是非,不禁慨歎,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想要驅走是非的地方亦如是。

豬肉價貴,要堵住那虎口,不如填入我腹中。

*摘錄自施志明撰寫的《本土論俗──新界華人傳統風俗》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