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植」得有故事(二):蘭桂坊曾是一個大花園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植」得有故事(二):蘭桂坊曾是一個大花園

01.04.2021
圖片來自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圖片來自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蘭桂坊在人們印象裏總是燈紅酒綠,酒不醉人而人自醉的地方。

網上紀錄蘭桂坊昔日因佈滿洋人酒吧,為洋人常到的集散之地,又有不少人在此喝酒至爛醉如泥,於是民間笑稱其為「爛鬼坊」,後來又雅名作「蘭桂坊」。

然而除此典故外,很少人知道原來蘭桂坊之所以有「蘭」又有「桂」,全因在1840至50年代原來那裏真的有過一個大花園,而且花園的入口就在今威靈頓街。

據歷史紀錄,英殖時期,西方博物家曾一度將香港視作為亞洲植物生態的研究場所,要在香港進行在地研究卻又遇上了缺乏基建的問題,於是當時的博物學家都依靠私人花園作為研究花草的地方。香港因而曾建造三大花園,其中一個便是位於雲咸街與威靈頓街一帶(今蘭桂坊)的格林堤園(Green Bank)。

昔日曾作研究經濟產物的地方

格林堤園由英國商人查理約瑟夫布蘭建成,同時又仍為其留港的住所,入口處有斑爛成圃的蘭花步道,道上種滿了鶴頂蘭、墨蘭、火焰蘭與桂花,一路花香襲人。1848年更有學者畫下精細的水彩畫紀錄當時花園內的花卉集。

香港格林堤園花卉集複本,由展方提供,@Peter and Renate Nahum
香港格林堤園花卉集複本(圖片來自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然而,格林堤園真正的作用並不止觀賞遊園。因英國人曾透過裁種植物,即罌粟後製成鴉片,收獲過巨大經濟利益。於是直到後來他們仍在找尋下一種經濟作物,而格林堤園便成為了其一個研究亞洲植物的生態同生長環境的地方。

據說當時中國一度壟斷全球茶葉市場,於是東印度公司曾派出手下洋人,將其送往中國各地偷取茶葉,其扮成中國人模樣,竟也成功偷取近二百多棵茶種,再運到印度栽種,而今日有人估計當年格林堤園便是該批茶種的中轉站,從中國運到香港,再轉而運往印度。

以為花草本無情,卻原來它們比史書更詳細地紀錄了香港地方歷史。雖然蘭桂坊今日失去杳杳花蹤,卻依靠為我們留下蘭桂兩字,作為歷史餘香。

部分取材自「牠它他的生態半部曲|Ecology in the Making (1816-present)」展覽
https://www.lungfushanexhibition.hku.hk/ecology-in-the-making-1816-present?lang=zh

欲知更多博物學故事,請留意「牠它他的生態半部曲」:
https://www.lungfushanexhibition.hku.hk/ecology-in-the-making-1816-present?lang=zh

圖片來自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