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台灣音樂的感情不算深厚。
過去十多、二十年來,唱片買得最多的台灣唱片,可能只有陳綺貞,由《少女標本》合輯再到《讓我想一想》、《還是會寂寞》,數張後又停下來,可能小清新聽得太多便會膩,也可能我從來不是一個文青;雖然其後曾經歷過台灣Post-Rock潮流的洗禮,甜梅號、Nipples妮波寺等樂隊基本上屬喜歡的類型,但又未至於愛到發燒,要形容的話,只屬君子之交的層面。
近兩年,我對台灣新獨立音樂的熱情,卻一發不可收拾,不過並非因大熱的落日飛車Sunset Rollercoaster或9m88等City Pop復興者,相反原爆點是來自當時寂寂無名的樂隊「水源」。事緣二〇一八年某日,在潮流網站Hypebeast看到水源的訪問,當時對他們背景一無所知,甚至作出水源與水原希子的無聊聯想,不過文中的一句「我想打造大家沒聽過的台式 Chill R&B」,成功吸引我的視線。
從文中看到水源兩首作品《風來吹》與《Corny》合二為一的MV,重要的MV要看三次,而我看了三次又三次,因為這是人生中聽過最最最有型的華語歌,是很當代的R&B聲音,感覺很Chill很Groovy,卻不是以輕鬆舒服為大前提,反之是帶着點點不羈與反叛,是實實在在的青春感覺。而水源另一有趣之處,是他們以閩南話來演繹,像是傳統與現代的無縫交接。
閩南話是一種很有趣的方言,明明是中文,我卻完全聽不懂所說的內容,怪就只能怪自己除廣東話外,連國語聽講水平也完全不合格,更莫說是其他方言。不過,聽不懂有聽不懂的好處,某程度上會將之當作日文歌來聽。說到閩南話歌曲,又令我不期然想起林強,這位九十年代憑《向前走》和《春風少年兄》大紅的男歌手,就是以閩南話配流行搖滾馳名,打破這種方言只唱悲情老歌的既定框框,一九九四年的第三張專集《娛樂世界》更是石破天驚的巨著,他立心脫離偶像派,老遠走到英國找來傳奇獨立廠牌4AD的班底—監製John Fryer、Cocteau Twins樂手Ben Blakeman,製作出一張高壓、急激、狂野Electro-Rock與閩南話歌詞來得水乳交融的經典,銷量徹底地輸了,可是影響力源遠流長,事隔二十六年,《娛樂世界》仍然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最前衞的作品,沒有之一。
言歸正傳,兩年後的今天,水源終於帶來了首張專集《Nuā》,現在樂隊是簡岳虹、余昊益、羅輯、陳威愷、簡維甫與雷擎的六人陣式,各人皆有自己擅長彈奏的樂器,主唱方面也分工合作。在這碟製作前,隊中的重心人物雷擎曾參與不同音樂創作,一方面他有自己的Solo作品,如大走七十年代Disco懷舊風的《心肝寶貝》,以及將神仙與武俠元素變Chill的《神仙眷侶》;另一方面,他又跟Neo-Soul唱作人LINION合作Soulful到不得了的《Mountain Dude》;還有替組合榕幫獻聲,重塑九十年代Jazzy Hip Hop風味的《冬天》,可見這位深受黑人音樂薰陶的音樂人各種不同面向,R&B、Soul、Jazz、Funk、Disco樣樣皆精,才華洋溢,這些亦是構成水源多元風格的根基。
整體上《Nuā》是張濃濃城市氣息的唱片,開場曲是水源處子作品《風來了》,相比兩年前的原裝版,經過重新編曲後的確少了一份現代時尚氣味,表面上變得柔和,卻又更富層次,Groove營造可謂得心應手,那跳躍的R&B氛圍與緊湊節奏部分,依然令人聽得搖頭擺腦。《在路上》則歌如其名,隨着歌曲一起On the road的公路感覺,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夜半在車廂外望街道上廣告招牌的情景,是好比City Pop般動人的新派城市節拍。
唱盤一轉,《你有時間嗎》和《村民》同是輕盈樂曲,不造作無添加的自然美,正好跟落日飛車、榕幫、LINION等形成一種台式抒情歌新面貌,打破了過去只有煽情、煽情和煽情的困局。本是跟《風來了》相依為命的《Corny》,也跟前者一樣重新再造,同樣變得輕柔,中段Lounge味十足的流麗樂器演奏,確實洗滌心靈,人也Relax起來。完場曲《都市的海》跟《風來了》來個首尾呼應,燦爛歸於平淡,從公路走到海邊,向漫無邊際的大海大叫一聲,告別煩惱。雖然「好聽」像是很表面很大路的形容詞,但在亂世與疫情下,能遇到一張好聽的唱片,絕對來得不易,好聽已心滿意足。
二〇二〇年面對種種不快與打擊,水源的《Nuā》不謹是今年自己最愛的唱片,也是唯一能振奮心情的唱片。 
作者簡介
月鳥,表面上是Collector,實質上是失控的Shopping Freak。什麼都買,買最多的始終是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