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從前,某公立醫院腦科門診有個叫溫醫生的,他十問九唔應,是觀眾心目中典型的政府醫生。今天,張女士(患者)不幸遇上溫醫生:「醫生,我經常頭痛,踎低起身見頭暈,是否得了重病?」
「頭痛頭暈有很多可能性,不如先做一次掃描。」
「很多可能性? 例如呢?」
「沒有例如,未完成檢查前,說什麼也言之尚早。」
「但醫生有責任給患者詳細解釋病情。」
「我建議張女士暫時別要操心,掃描過後覆診再說,現在夾硬解釋你也未必明白。」
「你這算什麼態度? 講多句都唔肯,好巴閉咩? 病人有知情權的,你的良心、你的醫德呢? 供你讀大學、出糧給你養你的,是我們納稅人!」
「嗱,是你逼我的,聽住喇,頭痛頭暈的成因,可以包括腦梗塞和腦溢血。」
「腦梗塞? 腦溢血?」(晴天霹靂)
「腦梗塞和腦溢血小兒科而已,還有更恐怖、更長手尾的,假使我一五一十如實告知,你道自己會有什麼反應? 除非診斷已十拿九穩,我覺得醫生不應用自己的假設或猜測來confuse患者,令對方徒添煩憂。」
「好吧醫生,照過掃描覆診再說。」
三個月後:「張女士,掃描發現你只是患了輕微的血管硬化,毋須做手術,用藥物治療便可以了,至於副作用……」
「醫生別說,上次聽你講完腦梗塞和腦溢血已累我失眠至今。」
「放心,服藥後的副作用通常很輕微,應該可以接受。至於嚴重副作用,與其一五一十如實告知及累你繼續失眠(或嚇得你不敢食藥),不如就留給醫生替你全權監察吧,Put your worries in my pocket,畢竟,為患者分憂,是作為醫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