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話:數個月前,明周《另一個衣櫃》刊登的封面專題,過程認識不同的易服者。記者邀請他們觀看《翠絲》,他們對電影中大雄易服的場面,都表示觸及內心深處的掙扎。不少易服者情況如姜皓文飾演的大雄,成家立室,將易服嗜好抑壓於心,偶然穿女裝滿足自己,過着一般人的生活。
易服的話題很難說清,有些有跨性別的傾向,亦有大部分沒有跨性別的。至今,很多易服者仍然躲於衣櫃,當中Tiffany、Cindy和Vicky,他們這樣看《翠絲》。
<!–
《另一個衣櫃》文章連結:
不是絲襪的錯 Tiffany:我想幾時女裝便女裝
爸爸的秘密-男裝女裝 不過是一種打扮
–>
Tiffany:《翠絲》是我們的青春的迷思
裡面每一個歷程都是我們的寫照。
我想要強調的是:那不是劇情,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這也是我青春期的迷思。第一穿上女裝,內心感到喜悅和興奮。我因為要面對生活的需要而放棄女性角色投入男性角色,選了安安定定的女性做太太,覺得這樣乎合世人的期望,然後為了婚姻承諾而去遵守做好丈夫的責任,平日要隱藏自己。到今天我的子女出世後,我要做好爸爸的責任。
根本別人不會想像到我是偽娘,正如主角一樣,隱藏得好低調。
裡面描述出櫃給好友的過程,都好似我同朋友come out一樣 需要好大的勇氣,要衝破很不容易 。然後面對家人就是沒有勇氣講出來。我們穿女裝 一定是偷偷摸摸,化妝後看上鏡子有一種開心 。在街上看到女裝店,很想入去,只能偷看。還有害怕遇到熟人 (姜皓文遇到兒子的一幕,這是我這一生都不想遇到)。
我換了女裝,也是不情願除下。
此外, 我會留待子女長大後和他們一同看,希望他們能夠接納我。
如果這一套電影可以引起更多人關注、更多人明白所謂的「易服癖」、男扮女裝並不是那麼可怕。又或者說 ,這些人總有背後的一個故事,其實都只是一個好平常的人,隱藏在社會之中。 如果可以減低偏見歧視, 我會感到好安慰的。
實在,對於平日生活之中多人或者網上的評語,都對易服是視為變態,我對此言論都一直感到不開心。
Tiffany現況: 太太知情而部份接受,育有一子一女,come out 隨緣。
Cindy:「核突」就不是女人?
《翠絲》中的大雄同我年齡差不多,所經歷過既事情亦大同小異, 戲中大雄面對踏入中年的問題,我亦面對,我身邊也有像惠英紅性格的人。
我是從小就喜歡着女裝,換上女裝後心中有一種不能解釋,很安然的感覺。片中有好幾幕有身同感受,甚至自己親身經歷過。我試過變裝後望着鏡中的自己。不捨得落妝及換衣服返去現實世界的失落心情。
不過我不喜歡片中提太多同性戀。雖然同性戀跟誇跨性別都屬於性小衆。我不是反同。但不了解的人好會跨性別及同性戀拉上關係,片中交代得不清楚。
到大雄着女裝去老蘭(蘭桂芳),我覺得這段戲比較誇張。我聽到戲院有人話核突,有人大笑。不過這就是跨性別每天所遇到的苦惱,不是每位TS 變性者 (Transsexual) 都是天生女相,後天只可以彌補一部分,女人就是女人。「核突」就不是女人?
Cindy現況:和家人同住,已有一已成年的女兒。
Vicky:「打鈴哥」錯活的身形
《翠絲》的感動位是「打鈴哥」(袁富華飾)的故事。他唱的那一句曲深深的打進我心,夾着唏噓的無奈,一生景況,短短一句就表現出來。
她完妝的那一刻,是一種快樂和滿足的感動。在錯活的外形,活了七、八十年,終於見到自己希望的樣子。那麼動人,這樣笑着離開,可能是她人生中最幸運的事。
《翠絲》所表達的遠遠超過所謂「認識跨性別」這層次。它的着墨點不是要觀眾「認識」,而是讓觀眾「反思」 —— 為甚麼傭工有性愛是問題?律師女婿外遇到染性病就沒問題?可以接受外人是LGBT,但自己如何對待親人?
《丹麥女孩》給觀眾的是一張圖畫,「當他們認真編織時」給觀眾的是一份紀錄,而《翠絲》是給觀眾的一塊鏡子。
Vicky現況:單身已遷出自住,除了工作和見家人,全以女裝示人,未有come out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