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隨時代更迭而凋零,必須靠創新才能重獲新生。年僅四十二歲的Leon Jakimic十七年前帶着妻兒從捷克搬到香港工作,其後創辦手工玻璃燈飾品牌Lasvit,十年間將千年波希米亞傳統手工玻璃推上國際舞台,五度為法國環法單車賽鑄造獎盃,五星酒店爭相添置其大型燈飾裝置,香港各處均找到他們的作品。他的創業理由簡潔而有力,就是帶領捷克玻璃在全球中再度成名,「因為家人從事玻璃行業,我小時候就被玻璃圍繞。玻璃是在我出生的土壤中誕生,捷克因為擁有優良矽砂而盛產玻璃。玻璃給予我的朋友、鄰居和家人一份工作,我好慶幸我能夠令捷克玻璃復興。」
家族傳承
眼前膚色黝黑的Leon原來是網球球手,甚至曾獲得美國大學的網球獎學金,「小時候夢想是做網球第一球手,但後來因為背部受傷,不得已放棄。」後來,他轉修經濟學,畢業後加入玻璃公司工作。「爸爸媽媽在捷克國有玻璃出口商Crystalex工作,爸爸主要製造高樓大廈外牆玻璃,媽媽造捷克傳統的家用玻璃,而grand uncle則是切割玻璃的工匠。」他憶述廿三歲迎來生命轉捩點,「公司問我想到紐約還是香港工作?我選了香港,覺得香港就像邁阿密一樣具有挑戰性,那時我只認識李小龍。」原打算來港工作兩年,一轉眼卻已十七年,更與太太和五個孩子在此定居。
2007年,他在捷克創辦Lasvit,但仍舊在港定居,「波希米亞手工玻璃歷史逾千年,但1948年由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執政,玻璃工藝被摧毀。因此,我希望以革新、當代和藝術的方式令玻璃工藝復興,不再是以往傳統家用玻璃。」而玻璃與燈飾就是絕配,「玻璃如果沒有光線就沒有生命,相反你不能直接接觸無形的光線,但玻璃令光線變成有形。」
因地制宜
Lasvit現時最大的收入來自亞太和中東地區。「亞洲客戶普遍想要新奇而現代的燈飾,香港客戶喜歡大膽的設計,一些完全新鮮的創意。」Lasvit灣仔辦公室大門天花懸掛着玻璃花瓣,一朵朵透明雪白花瓣中間透出琥珀和煙灰色調,此燈飾裝置亦鋪滿香港太古坊栢舍大堂天花。「每年我們會完成一百五十至二百個燈飾裝置項目,我當然不能夠跟足所有設計。但我所做的是畫龍點睛,有如加一顆櫻桃在蛋糕上。例如太古坊栢舍大堂項目原本的空間是木地板配白天花,已經好美,但我們用玻璃燈飾令空間更有特色,透過美學和藝術裝置令地方存在差異化。」
他強調所有燈飾都是獨一無二定製而成,並適時加入當地元素。「例如九龍半島酒店的鳥羣(Bird Flocks)燈飾,如像維多利亞港海岸線;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舞廳天花懸掛着的鑽石海(Diamond Sea)燈飾,是亞洲最大型裝置藝術,則是由在香港生活三年的Katarina設計,她的靈感來自事物的movement。」
而他最喜愛的作品則是巴黎半島酒店的Dancing Leaves燈飾,「好的設計會令你內心感到動容,利用幼細的天線將落葉繫於半空,如像葉子在半空中飄浮跳舞。燈飾共有八百塊葉子,全部由同一個工匠利用三個月時間手工鑄造,曾因工匠病倒了,助手代製卻做不出同樣神髓,這就是波希米亞玻璃珍貴之處。」
訪問之後,猶記得他挨着那由玻璃木製模具砌成的接待處幸福地說,他九歲的女兒亦在港學習吹製玻璃,他希望捷克玻璃能夠一代傳一代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