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油氣價格雖有回落,但仍然持續推高通漲的燃料開支,令大家的荷包變薄。美國總統拜登去年便指油商發戰爭財,「賺錢多過上帝」(made more money than God);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毫不留情地批評油氣企業「醜惡貪婪」,在俄烏戰爭期間牟取厚利並不道德,呼籲各國向油企的暴利徵稅,把所得用於支援弱勢社羣。
如此聲討大作,歐盟、印度、英國、保加利亞等國先後向石油公司開刀,徵收暴利稅。印度在踏入二〇二三年後,更進一步調高原油、柴油及航空燃料的暴利稅。
你或者會問,賺錢天經地義,企業捱罰公平嗎?
用拜登批評的埃克森美孚作說明,大家該較能理解。這家國際石油巨企在二〇二二年股價大漲七成,全年利潤創新高至560億美元,是對上一年的1.4倍。而美國另一家石油巨頭雪佛龍,去年同樣破紀錄,獲利370億美元。過去一年,當絕大部分人在投資市場損手爛腳的同時,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表現最佳的二十五隻股票中,超過一半都是化石燃料營運商。
這些油企到底做過什麼賺大錢的努力嗎?答案幾乎是沒有,它們不過是乘着國際油價飆升的勢頭,令收入水漲船高。
暴利稅的英文叫Windfall Profit Tax,Windfall原意是被風吹落的水果,寓意橫財。由於俄羅斯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全球油氣及物價上漲,於是能源公司發大財。在這個脈絡下,對這些不合理的高利潤徵收額外稅款,用來資助面對通漲的貧困家庭,並且填補國家龐大的財赤,道德上便顯得有市場了。
但石油公司也非一味捱打,例如埃克森美孚的德國及荷蘭子公司便在上(十二)月底作出大反撲,入稟歐盟法院,控告歐盟徵收暴利稅之舉超出其法定權力,力圖廢除徵稅。
埃克森那麼緊張,關鍵在於歐洲理事會一口氣代表了歐盟二十七個成員國的政府,暴利稅一旦議決實施,油氣公司或須上繳被認定為超額的33%利潤,相當於二千億港元,試問誰捨得把叼到嘴裏的肥肉吐出來?
油公司的說辭是,在全球脫碳的趨勢下,石化燃料的需求預計到二〇三〇年中便從頂峰回落,面對黯淡的行業前景,若再橫加暴利稅,它們更不願作更多、更長遠的投資,後果適得其反。而英國最大的北海石油開採商Harbor Energy,上月便以因應暴利稅之名,拒絕競標新的英國油氣井開採計劃。
有經濟學家也幫腔說,做生意難免有贏有輸,榮景時政府便開徵暴利稅,那麼慘淡經營時會提供補貼嗎?
暴利稅如通識題,有排拗。不過別以為這稅項僅規限油公司,英國政府去年底便宣布,會把徵稅範圍擴大至電力行業。走筆至此,香港兩家電力公司應大可放心,既因為我城無此稅務名目,只有利潤管制協議,而且所謂的「管制」實質是變相的「利潤保證」。今年中電、港燈電費加幅分別為19.8%和45.6%,非常嚇人,輿論紛紛批評這是在香港陷入衰退的逆境下,繼續把准許利潤「賺到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