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Art? 如果你不知自己希望到達哪裡,那麼前往什麼方向也沒問題,反之亦然。而在這裡,有不同藝術家提供的最新概念,通過這些不同方向,你或會看到自己希望到達之地。
日英混血兒Sputniko!,是日本當今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之一。她的作品總跨越邊界,以科學嚴謹的形式,來窺探人類隱密的處境。但作品並不如科學概念般離身、冰冷,相反,她總喜以活潑躍動的方式,穿越日常觀念。
好像她在2010年的作品《Menstruation Machine- Takashi’s Take》-我們暫且譯作「月事體驗器」,Sputniko!設計了一台讓男性能感受女性月事經驗的機器,並以一位虛構人物「隆先生」來展示在流行MV裡。她的最新的作品,亦融合科學基因與傳統神靈,拍攝成女生求愛故事的MV,鮮明奪目的姿態,讓人擺盪於流行與藝術,傳統與現代等各種邊界,無法輕易化約。
藝術家是否必然固定統一?還是能以繁盛的偽裝術,讓作品超越平穩的觀念,挑動我們的感知?
聲音穿越女性邊界
回想起第一次碰見Sputniko!,是在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祭。豐島日光燦爛,照亮她的棕褐色頭髮。五官精緻的她,在場刊內的個人照,穿著紅色連身衣,側身擺著誘人的姿態,如熟練的模特兒。
這樣的出場,如她的作品,總以先聲奪人之姿,牽引出內裡的幽微處。
她在瀨戶內海藝術祭裡豐島的作品,與建築師成瀨友梨與猪熊純合作,在一所重新設計翻新的日本民居裡,設置成科學實驗室的場域,以及循環放映其音樂錄像作品《Red Silk of Fate – Tamaki’s Crush》(2016)。錄像裡的女生(Tamaki,玉木)苦苦求索愛情,她將紅線穿在領巾上,變成擁有特殊基因,轉眼成為萬人迷。以魔幻乖張的形態展示女性自主求愛,女性的情感張力坦然直露。錄像末端,穿著白袍的Sputniko!在日常工作的場域現身,然後奮力奔跑避開玉木與她的追隨者,幽默之餘也詰問女性如何在自身位置裡安放情感。
「不論是藝術或科學的界別裡,也不足夠女性的聲音。」Sputniko! 在藝術家以外,亦是現任MIT media lab的助理教授。因此,她總喜歡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猶如將理性與情感的兩端繫上。好像她在豐島的作品,看似現代化的實驗室,內裡貫串的是月老紅線等古老傳說;旁邊則設置了讓人掛上祈願繪馬之處。「我喜歡以女性的視點來將科學與自然連結,這亦能挑戰現狀(status quo),以及我們慣常看待科學的方式。」
科學 vs 藝術?
藝術家與科學家兩走極端;然科學探問未知、藝術推進想像,兩者是否必然排斥?Sputniko!續說:「我嘗試在科學裡尋找怪異的聲音,但我不是理論家,所以我喜歡以藝術形式來表現。」較之科學的理性歸納,她的作品更像是理解女性的處境。好像文首提過的《Menstruation Machine- Takashi’s Take》,彷彿打破禁忌,「我創作那件作品,因為一種想法縈繞腦海:為何作為女性,需要因月經而受到痛苦?」即使科學發展一日千里,自六十年代始有醫生研發紓緩月經痛楚的藥物。月事之痛如冰冷的蛇,每月定期在女體內蠕動。深明如此,Sputniko!創造了這部「月事體驗器」,讓男性也能嘗試月事之苦。
科學的前設彷彿是男性的世界。但她笑說,其工作的MIT media lab整個工作團隊均是女性,是首次被要求性別多元而需添加男性。在Sputniko!的藝術世界裡,科學是好玩活潑的魔法,能迸發出鮮明巨大的能量。她形容,她的藝術創作如火鍋般,將不同意念融合,「也好像化學實驗,也有一定的危機,但無法預期有什麼結果,與什麼東西會出現。」
父母均是數學教授,她形容,自小在數學世界裡成長。父母引領了她步進科學的世界,但她亦言:「我自年輕時已認為,科學不單是理性的,而是影響他人的思考模式。因此我漸漸開始對其他事物感興趣,例如愛情、宗教與身份等。」因此畢業自英國皇家學院,主修數學與電腦的她,亦組過樂隊、創作音樂。其作品也混合了她創作的音樂。「我偶爾會用音樂家的角度來思考科技。」對她影響尤深的是Kraffweck與Laurie Anderson,「他們音樂的交錯、碰撞,啟發了我如何創作音樂與MV。」
難以簡化的身份,如科學家的實驗,Sputniko! 將科學、音樂,與藝術等調合,集合一身。
奇怪的名字
去年六廠的「新經緯系列1.0:亞莉雅德妮的線球」請來九位女性藝術家展示她們的作品以及出席研討會,Sputniko!也是其中一位。她在台上以流利的英語演講,洋化的深邃輪廓是她的標記。「我的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英國人,我自小常常被同學嘲笑。」混雜的身份也成了她創作的一部分。
不難發現,她的作品裡既有西方的概念,也集合了日本流行文化的特質。好像她在2013年創作的《Moonwalk Machine》,她親自cosplay了一位虛擬角色,偏離西方科學趨近的端正。新作也包含日本的傳統宗教觀念。生物科學與宗教看待生命倫理的方式大相逕庭,她如何調解之間的矛盾?「我認為自己是以亞洲的視角來看事物的,包括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好像有關生命的倫理,我認為日本、中國與西方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不代表只跟從一種。西方的科學常認為他們是唯一的,但我並不認同這是必然,而是混合更多元的看法。」
Sputniko!這個名字也是東西混合而成,也有漢字版:「人工衛星子!」。最後不禁問她名字起因,她答到:「我高中是在日本唸一間美國學校。因為我很喜歡科學,而且長得很高,臉色蒼白,同學們都跟我開玩笑,說我應有一半俄羅斯血裔。故此他們為我取了一個俄文的花名Sputniko。後來當我在英國唸書,我要為組的樂隊取一個名字,便想起了同樣的名字。」就此,這個她形容為「奇怪」的名字,便一直由高中沿用至今。她笑說,試過參加日本一些很嚴肅的組織,或最近參加科學會議,各人皆以認真卻微微荒腔走板的調子來唸她的名字。
Sputniko! 的作品曾在美國MoMa展出,亦曾被選為百大日本最有影響力的人。我們通過她的藝術實驗,窺伺意念的爆發,身份的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