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理followers想看甚麼,你會想寫甚麼?」晚間聚會裏,有朋友問黃宇軒。
「我已經習慣為讀者而寫,你叫我不理讀者想甚麼,反而不懂得寫。這次澳門展覽也是,策展人問我想做甚麼,我跟他們說不如你告訴我想我做甚麼。他們卻說不,我們想你做自己想做的事。」
於是,黃宇軒在澳門幾條街不斷走路,走了足足24小時,「不斷睇條街上到底有啲咩,直到我覺得「作嘔」,已經幾乎唔可能再有新發現為止。」
《幾條街的可能》展覽於是誕生了。
散步界KOL 久違的藝術創作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講師黃宇軒(Sampson)這兩年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散步界KOL,他在2022年出版的《香港散步學》和2023年推出的《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極度暢銷,分別加印至第五刷和第四刷,各自印刷了一萬本!成為萎縮的香港書界逆市奇葩。而他自己亦很積極經營社交媒體,IG粉絲數量達3.3萬,並頻頻獲邀做活動嘉賓。但同時使人漸漸忘記,他最初其實是一位藝術家。
筆者和黃宇軒相識數年,大約一個多月前他很興奮地分享自己將久違地舉辦個人展覽,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策展人全然放手,鼓勵他做自己想做的作品。這下反倒考起他,因為他在推廣散步學期間,一直很享受和網民互動,亦對於創作和發掘到受大眾喜愛的事物感到樂此不疲。
「到底自己想做甚麼呢?」他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對筆者而言,這種現象有點吊詭。因為在主流眼中,藝術家本應是社會裏最不受拘束、可以擁有最大自由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一群。而當依據讀者喜好去創作時,是否必然遺失了自我?這個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澳門散步的街道奇想
在今次獲得絕對自由的澳門個人展覽,黃宇軒決定將城市散步學搬到澳門實踐,他以最直接的說話,向我解釋展覽想法(即是他最擅長的事——用幾句話說明重點):
「我喺澳門一個好細的範圍(展覽場地附近),不斷行不斷行,大概加起來total行了24小時,不斷睇條街上到底有啲咩,直到我覺得『作嘔』,已經幾乎唔可能再有新發現為止。」
「喺呢個過程,我影咗大概900張相,全部都來自果幾條街的,從中選咗180張出來我將那180個觀察/發現,引發出來嘅聯想,寫成一句句子,去match那張相。那句句子不是描述來的,而係張相引發的奇想,有部份係怪誕、有部份係幽默、有啲係poetic的。」
「呢個『相+字』嘅組合,每一個都會印成一張A3 poster,會貼滿整個展場中 (應該貼不到180張,所以只會選擇部份)。」
「來看的觀眾,我哋會有張form畀佢寫上那些照片觸發佢想寫的『新caption』(如果唔要我寫那個的話),亦會邀請觀眾出去行幾步,交返一張相+句caption返來,我哋會print出來放在其中一個位置,讓大家看觀察自己做的poster。」
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
黃宇軒擁有敏銳觀察力和無窮想像力,有時他會代入一些物件自主思考,有時他會站在使用者角度,有時有着「神的視角」?從他的「海報」中,必然會有引起你共鳴或發笑的文字和相片,亦一定會意想不到的啟發。至於最喜歡哪一張?我深信,因為參觀者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喜好不同,喜歡的「海報」亦不一樣。城市觀察是一個既可共同感受,又獨一無二的神奇體驗。
展場位於澳門地標性建築大三巴牌坊後方約7分鐘路程的地方。如欲前往,最快捷方法是在香港乘船到澳門外港碼頭,再轉乘3號巴士,在新馬路站下車,即可步行至大三巴及展覽場地「邊度有書」。設於地下的書店,本身亦售賣大量香港書,幸運的話還可以看見可愛貓店長。
展覽最後一星期,大家萬勿錯過。
同場加映:澳門輕軌睇日落
《幾條街的可能》
Possibilities of a few streets
藝術家:黃宇軒
展期:即日至6月16日(早上11時至晚上7時,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 :邊度有書1/F展覽空間(澳門連勝街47號一樓)
主辦:埋欄文化
策展:林小雯、陸竹
贊助單位:文化發展基金
藝術家工作坊: 6月9日(星期日) 下午4時
可聯絡IG:@mylandculture 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