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于逸堯
熱門文章
于逸堯
一菜一路
ADVERTISEMENT

于逸堯專欄:Stollen與Yule Log(上)   

20.12.2018
舉世聞名的德式聖誕傳統食品"Stollen",是我很喜歡的一種應節餅食,不過香港人一般都似乎不太喜歡它。

上期寫了有關德國家常傳統聖誕飲料/甜品”rumtopf”,它是我今年才認識的新「老朋友」。雖然未算是一見如故,亦未至於是相逢恨晚,但那些飲滿了蘭姆酒和白糖的過季水果,它們又豈止是代表着一年過去,提示着季節更替的甕中精靈?滿壺浸淫着的,都是凝固了的春夏時光,那種超越浪漫的味道意象,令我深深感受到冬天的威嚴,但同時又能透過藉時間發酵出來的甘醇甜美,得享大地之母柔和的慰撫與擁抱。難怪它能成為年近歲晚,一家團聚的濃厚節日氣氛中,一口流傳已久的寒冬禮讚。

在糖和酒的酣醉中,如睡美人一樣留住了青春的各種鮮果,是rumtopf之所以能夠迷人的主要催化劑。在本來甜酸青澀的水果之上,加上一層人定勝天的甜味,本意當然是為了保存夏果,好待清冷的嚴冬日子,也能有親吻水果的福份。另一個自古以來就被受廣泛利用的保存方法,是乾燥大法。天然風乾、日照曬乾,又或是弱火焙乾,都能大大延長生果的美味壽命。而且,在成功保存之外,乾果還多了一份進化了、濃縮了的果味,跟吃生鮮水果很不一樣。

舉世聞名的德式聖誕傳統食品"Stollen",是我很喜歡的一種應節餅食,不過香港人一般都似乎不太喜歡它。
舉世聞名的德式聖誕傳統食品”Stollen”,是我很喜歡的一種應節餅食,不過香港人一般都似乎不太喜歡它。

果乾也是不少西方聖誕食品的重要原材料。名氣響亮如mince pies、Dundee cake及Christmas pudding,全都有用到乾果。可是,我發覺十個香港人中,起碼七到八個對乾果製成的甜品都敬而遠之。不知道是童年陰影還是文化差異,總之這個乾果恐懼症候羣,令不少傳統歐西聖誕應節食品,慘變成洪水猛獸。最可惜的是,它們因個人口味喜好,而落得臭名遠播,令不少其實從沒吃過這些食品的,也不敢去碰它們。

我一向在口味上都左右逢源。乾果我不怕;用上幾個月時間,在烈酒中浸得飽滿的乾果,然後被巧製成不同的糕餅甜食,我就更加不抗拒。如果是用心用意做的優質貨色,我更是甘之如飴。在這許多不同的乾果甜餅中,有一樣也是來自德語系世界的,我自己十分喜歡;但它卻常在香港被雙重嫌棄。事關除了乾果,它還有另一「犯眾憎」材料──marzipan杏仁膏。它就是名聞世界的德國聖誕應節麵包/糕餅”Stollen”,又稱為”Weihnachtsstollen”。(下期續)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