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人數每日創新高,停業店舖也日日增。第五波疫情讓香港經濟落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原本應該和暖而富生機的春日,卻是蕭條如歷寒冬。在雙層巴士上往外望,彌敦道、英皇道的餐室近半拉閘。當超級市場貨架盡數清空時,餐室內的桌位也一樣是空空如也。疫情緩和之日似是遙遙無期,每天都有捱不住、要宣告停業的餐廳。對於這些小店而言,為什麼部分會選擇停業?為什麼又有些決意咬牙撐到最後?
為什麼餐廳寧願停業或結業?
餐廳之難,難在收入「清零」時,成本只增不減。擁有八間分店的「牧羊少年咖啡館」日前在Facebook上透露,除了營業額大跌六成之餘,「開舖營業比唔開舖蝕多150%」。成本極高,皆因每當有員工確診,除了持續支薪,還要另聘員工填補空缺。此外,為安全計,尚要為其他員工購置快速檢測測試,以及為餐廳進行室內消毒清潔。「牧羊少年咖啡館」的帖文正正反映不少同行的心聲。是故,不少餐廳寧願停業或結業。連鎖集團例如「稻香集團」、「叙福樓集團」(包括牛角在內的約40間食店),又或是中小型餐室「楚撚記大排檔」全線分店、「老馮茶居」三間分店、「Favilla Cafe」七間餐廳⋯⋯不計其數的食肆相計停業或暫停堂食,只求「止蝕」。
店家仍然營業就代表「有賺」或「無蝕」嗎?
非也。在荃灣、深水埗、紅磡等設多間門市的「素年」,店主Kit形容:「其實暫時停業才是理性決定。」她指出,現時多間分店的堂食幾乎「清零」,即使轉攻外賣也無法收支平衡。為什麼不直接停業?包括「素年」在內的許多小店都回覆說:「想繼續出糧。不希望同事放無薪假期。」一間食店由樓面至廚房的員工,少則三、五人,多則十數人,大多是手停口停的草根階層,一人停工,牽連全家。尚記得「財爺」去年二月宣布派糖,五千元電子消費券最終在八月才初步落袋。如若要等新一輪抗疫補助到手,相信不少家庭將苦不堪言。
【大南街商圈:父母舊時在這裏賣布 兒女回歸賣素食:https://bit.ly/3MteoNU】
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既然城中還有些小店在苦苦支撐,她們堅持要開店做生意,作為食客的我們可以盡力多光顧、多點餐嗎?在減少堂食或「遠遊」的抗疫日常之下,以團購形式運作的跨區外賣直送,是小店們苦苦支撐的曙光。早在2020年疫情爆發初年,政府就曾因疫情為由而禁晚市堂食,當時不少餐廳都叫苦連天。其時開始有地區人士籌組點對點的跨區團購直送,集合區內街坊的訂單,訂購外區小店的餐點,再在區內定時分發。太古區由街坊自發籌組的團購群組「太古同怒人」,除了是其他區分參照模仿的對象,也是持續至今最為活躍的。
【凝聚街坊食力!鄰里團結愛夾單買$8000涼皮 跨區團購成了食店疫市新出路:https://bit.ly/3hGPGve 】
跨區團購直送的模式,在疫情幾翻波動之下,漸漸發展成熟。當時主要由作為訂戶的「街坊」主導團購安排,後來漸見有小店自行「出團」。近月疫情再起,許多餐廳也不得不轉攻外賣,自行籌組地區直送外賣成為部分小店的出路。
堅持是為了「出糧」
以「素年」為例,總店在深水埗,另有四間分店。店主Kit就與同區小店「Lonely Paisley」在二月開始試行籌備為特定區分而設的免運費團購直送,提供素食及民族風餐點。由初時一竅不通,至學懂設定訂購表單、處理交收難題、提升保暖方式等等,至今已完成多區團購訂單,「足跡」遍佈沙田、太古、青衣、將軍澳、馬鞍山等。她們會在Facebook預告「行程」,一日一區。當訂單數量達到廚房可應付的上限後,就會截單以確保出餐質素。但kit承認,雖然每團平均有三、四十張單,但其實也是「蝕做」,純粹希望能捱得住,出糧予現有員工。
【旅遊KOL放低背包 轉營民族風餐室:https://bit.ly/3vzafzG】
分別在各區經營多間餐室的Roni,暫時亦是透過地區直送外賣營生。除了由父母輩就開始營運的顯徑車仔麵,她尚有兩間居酒屋及兩間西餐店,其中「在家居酒屋」在2020年開店時恰好迎上港府初次施行晚市禁堂食措施。及至今年初,她再在紅磡灣中心開設second bite第二分店時,又遇上第五波疫情。今次不止「無晚市」,連早午市都甚冷清。有前年的經驗,她立即轉攻外賣,推出賣相精緻的便當,其中一款以九宮格模式,放入自家餐室的招牌菜,設冷、熱兩組選擇。冷凍存放的一款以日式沙律、刺身、冷盤為主,熱食的則以西日餐點為主。兩組分開存放及運輸,至交收一刻才分別取出交付客人。為了確保溫度,暫時的送遞區域主要是紅磡、馬灣、青衣、火炭、馬鞍山,尚未敢挑戰元朗、屯門區,以免餐盒失溫、影響品質。Roni一邊準備外賣,一邊無奈說:「這坦白講,純粹為了出糧給員工。始終大家有得返工好過無糧出。認真計,這樣做團購其實都不夠交租。車費運費愈來愈貴,物流運輸都艱難。」
資深團購組織的建議
「太古同怒人」始創成員之一Iris,回顧太古區去年全年一共「成團」超過500團。以月計算,今年2月亦有56團訂單成功在區內交收,一切全賴街坊支持。她指出,以團購形式跨區訂購外賣,無疑是撐住小店的「急救劑」,但由於訂單數字始終會因廚房出餐量而有所限制,跨區運輸時間亦總會影響外賣溫度及質素,此計實非長策。參考西灣河某店,平均每周開團直送太古2次,成效較為顯著。Iris提議其他區分的小店亦可以集中火力,選區進行直送時集中於路程較短的區分,縮減時間及成本,並提升直送次數,順勢儲得一班熟客,疫情過後亦有利。
另外,現行的外賣餐盒,對於用家而言,充其量是「餐搵餐食餐餐清」。Iris認為餐室如果可以提供急凍餸包,並與各區急凍食材店合作快閃寄售,起互惠互利之效。以上月為例,亞玉糖水(原先為亞玉豆腐花)開團把急凍糖水直送至太古區,接收訂單後把貨品送到鰂魚涌急凍食材小店叄兄暫存,供訂購者在限時內自取。叄兄負責人認同合作可起協同效應,雖然未必能「賺大錢」但也算是宣傳的一種,但提醒相關團購可針對本區缺少的商品類型為先,「例如保鮮期短的冷凍湯包,我就至今未有寄售,因為本區已有『拾祝』,本來就生意困難,無謂把外區同類產品帶到,建議街坊不如先一起支持區內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