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于逸堯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于逸堯
一菜一路
1
...
6
7
8
9
10
...
13
專欄
2017.06.17
于逸堯專欄:噗奇
近日在澳洲出現的奇特搞笑「sushi doughnuts壽司冬甩」,是利用了壽司這個非常具創作空間的食品形式,加上街頭小吃的思維所發明出來的新噱頭。它只出現了不久,還是個入世未深的玩意兒,能否在當下日新又新的餐飲消費世界立足是個未知之數。但由它身上,可以看到壽司這個概念的無限發展潛力。
Poke
于逸堯
噗奇
專欄
2017.06.12
于逸堯專欄:壽司冬甩
開始了這個「一菜一路」的主題已經幾個月了,在這裏談過的菜色,好像都是一些有歷史、有深厚文化淵源的名菜。回過頭來看,如果真的有讀者每周都賞面一讀這專欄的話,可能會覺得我是在挑一些古典失傳菜來寫。但其實我是沒有這個意圖的;只是要花一千幾百字去描述一個菜,從實際寫作工序來考慮,都要 ...
壽司
冬甩
于逸堯
專欄
2017.06.07
于逸堯專欄:石頭湯
不知道今天的小朋友,他們還會不會看寓言故事。我孩童時代,寓言故事是極普遍的德育文娛活動之一。除了故事書和連環圖,記得那年代還有個叫「星島傳音」的公司,出版不少卡式故事錄音帶,算是某種比audio book更多製作更生動,跟電台廣播劇差不多的「新媒體」。我父母就給我和弟弟買了一盒叫「城市 ...
一菜一路
于逸堯
專欄
2017.05.29
于逸堯專欄:意大利燒肉
圖片由作者提供 有一家在溫哥華的食店,位於從前我在那邊居住的時候,不太敢流連的古舊下城區,鄰近唐人街的地方。那裏曾經滿佈殘破的樓房和殘破的居民,他們許多都是癮君子、露宿者。他們大部分都沒有懷着惡意,只是生活被推逼到極端齷齪的境地,自然天天夜夜都是多事之秋。普通市民如我者,在無 ...
一菜一路
于逸堯
意大利燒肉
專欄
2017.05.27
于逸堯專欄:炒軟兜
圖為上海浦東文華東方酒店「雍頤庭」的「淮揚炒軟兜」。 不少對香港主流廣東菜以外,各種外省菜色和菜系有興趣的朋友,可能都和我有同一困惑。困惑是,在連日本拉麵也細分到不同地源、湯頭、調味和吃法的香港,卻厚彼薄此得連半家像樣的山東菜或貴州菜餐廳都容不下。這箇中當然原因複雜;除了消費 ...
一菜一路
于逸堯
炒軟兜
專欄
2017.05.26
于逸堯專欄:敲蝦
圖為溫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香宮」的「七星丸三片敲蝦湯」(圖片由作者提供) 歷險其實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去亞馬遜森林亡命夜行,或者獨自徒步橫越戈壁沙漠,當然是非比尋常的大冒險;但相對地「取巧」的方案,也許只要思想上走出個人安全領域的局限,就已是一趟歷險旅程了。前天在一個訪問中,聊到飲 ...
于逸堯
專欄
2017.05.06
于逸堯專欄:「元肚藏鳳(四):黃酒鳳吞鴿」
不論「鳳吞翅」、「鳳吞燕」,還是海景嘉福酒店「海景軒」的「四寶元肚湯」,當中所用到的全雞,去骨與否,做法都是藏在一隻元肚之內。元肚本身的處理也講究;首先大小形狀要合適,而豬肚本身亦要先去臊味和去多餘雜質,變成一隻厚度均勻、薄而不破的口袋,好能把饟入餡料的雞緊密地包藏着,不留多 ...
黃酒鳳吞鴿
于逸堯
專欄
2017.04.30
于逸堯專欄:「元肚藏鳳(三):四寶元肚」
灣仔「家全七福」酒家的「鳳吞燕」若果是個大家閨秀,那麼另一個我自己認為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創意大菜「四寶元肚湯」,就一定是個深具傳統涵養,但同時卻無懼銳意創新的先鋒人物。
黃酒鳳吞鴿
于逸堯
專欄
2017.04.22
于逸堯專欄:元肚藏鳳(二):鳳吞翅
位於灣仔的「家全七福」酒家,由廚師出身的徐家七哥領導,監督出品水準。七哥經常在酒家大廳坐鎮,對從廚房出來的每一道菜,都盡量親自把關,確保味道質素符合他與熟客們對傳統港式粵菜的期望。一道以官燕代替具爭議性的魚翅上場的「豬肚鳳吞燕」,便是這種保留了舊日精細粵味的功夫大菜。在製作過 ...
于逸堯
魚翅
鳳吞翅
專欄
2017.04.20
于逸堯專欄:元肚藏鳳(一):鳳吞翅
今年是丁酉年,生肖是「雞」。雞這小禽鳥,跟我們的關係可謂源遠流長。許多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見過丹頂鶴、大紅鸛等這些被藝術家描劃得出塵脫俗的神鳥。但談到雞,世界上很大部分地方的人都知道牠的存在,甚至天天和牠打交道。
魚翅
鳳吞翅
于逸堯
專欄
2017.04.19
于逸堯專欄:元肚藏鳳(一):鳳吞翅
今年是丁酉年,生肖是「雞」。雞這小禽鳥,跟我們的關係可謂源遠流長。許多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見過丹頂鶴、大紅鸛等這些被藝術家描劃得出塵脫俗的神鳥。但談到雞,世界上很大部分地方的人都知道牠的存在,甚至天天和牠打交道。
于逸堯
魚翅
鳳吞翅
專欄
2017.04.11
于逸堯專欄:香港擔擔麪(二)
據銅鑼灣「雲陽」川菜的陳啟德師傅所述,香港的擔擔麪,早在「詠藜園」賣得成行成市之前,便已經由來自四川的廚人,或是對飲食甚有研究的世家子弟移民,因對家鄉菜的感情和認識,把這個當地小吃移植過來香港。擔擔麪的名字,相信是最初由小販挑着擔子,在街頭叫賣而得名。想像從前有錢人家 ...
擔擔麪
香港
于逸堯
1
...
6
7
8
9
10
...
13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