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健」筆靈魂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健」筆靈魂
麥煒和 / 伍杏修 / 李永浩 / Adrian Wong / 林淑員
1
...
6
7
8
9
10
...
12
專欄
2018.02.26
麥煒和專欄:諱「藥」忌醫
2013年某天,政府專科門診:「張小姐,你的化驗報告出了,確診是慢性乙型肝炎,根據肝功能讀數和病毒基因量,你屬於高風險組別,有機會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建議你服用抗病毒藥物,研究證實,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減低併發症的罹患率。」
麥煒和
專欄
2018.02.21
麥煒和專欄:過年食年糕
中國人過年,例必吃年糕,所謂年糕、年高、年年高,小朋友吃了年年長高,大人食過步步高陞。 港人最愛黃糖年糕,貪其金金黃黃、夠晒賀年氣氛。但黃糖年糕有別於蘿蔔糕,是不能用蒸爐蒸或微波爐叮的,而得靠慢火煎(註:招呼外地朋友,請勿將蘿蔔糕介紹為white carrot cake,其正確名稱是radish cak ...
健康
年糕
農曆新年
專欄
2018.02.21
伍杏修專欄:為抗爭而抗爭
香港市民能接受多激烈的行動! 去年冬至前一天,綠色和平成員爬上中環摩天輪展示橫額,結果要勞動警隊及消防員出動,浪費警力,絕不環保。加上令早已購票的遊客和市民未能如願乘搭期待已久重開的摩天輪,引來怨聲載道。市民普遍認為組織者是博出位,並非真正想帶出環保議題。 令筆者聯想起最近觀看 ...
伍杏修
為抗爭而抗爭
專欄
2018.02.12
麥煒和專欄:特朗普與杜魯多
特朗普與杜魯多是北美今期的代表人物,環觀芸芸國際領袖,他倆都屬內形於外、懶得造作那類型,只要憑外表言行,便能大致看穿其內裏性格。再者,兩人俱為民選總統或總理,故或多或少也反映了美加國民的習性。
特朗普與杜魯多
麥煒和
專欄
2018.02.07
麥煒和專欄:管治與領導
這故事發生在火星上某醫院:「可怒也! 可怒也!」 「梅姐,何解又發晒火咁?」 「Jean,你知,我發火永遠只得一個理由,便是遇到不公義的事。」 「梅姐在說廿三號牀的病友?」 「明明已經確診,明明已經有處理方案,病人接受治療後明明已經好轉,可是『腦細』卻背脊對落痕癢,無啦啦拋出一大堆完 ...
管治與領導
麥煒和
專欄
2018.01.31
麥煒和專欄:捉錯用神
「阿勤,你作為學生哥,好應該溫功課,別淨係掛住打 FIFA。」 「媽,古語有云,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我之所以唔讀書,都是想你不用白頭人送黑頭人。」 「啊,原來你咁用心良苦,長痛不如短痛,現在一次過把我激到猝死,娘親便不用長期受氣了。」 「並不是讀書才有出頭天的,正如我偶像香港拳王 ...
捉錯用神
麥煒和
專欄
2018.01.31
李永浩專欄:在事情與反應之間的宇宙(二)
能夠不受環境束縛,壓抑一時衝動,讓高效的價值去主導行為,在人生路上必然大有作為。就讓我們在新的一年更留意自己如何回應身外的人和事,究竟是令我們雪上加霜,還是更滿足自如。你亦可參考以下內容,嘗試為自己的思維增值:
思維
情緒
李永浩
專欄
2018.01.23
麥煒和專欄:覆水難收?
「吁吁……溫醫生,對不起……」 「Jean,你只是遲到五分鐘,沒什麼大不了,況且現在做上司是不能責難下屬的,要不然又會被投訴職場欺凌。」 「是咁的,剛才搭巴士,不小心按錯了鐘,焗住早幾個站落車,結果用跑的回來。」 「世上是沒有『焗住』的,按錯鐘而已,向車長道個歉便行。 「那車長手瓜起R ...
anchoring bias
availability bias
Choice-supportive bias
專欄
2018.01.23
李永浩專欄:在事情與反應之間的宇宙(一)
人類的反應和行為一般都被所遇到的事情 而影響。就好像餓了便想吃,受委屈或感到不公平對待時便氣上心頭。一旦工作太過繁重,有些人會廢寢熬夜,也有些人會發脾氣咒罵別人、抽煙抽個不停,甚至另謀高就,或隨遇而安。又例如遇到挫折 (誘發因素),有些人會灰心失望以致放棄投降,卻有些會咬緊牙關 ...
人生價值
人生智慧
幸福
專欄
2018.01.17
Adrian Wong專欄:人多=好辦事?
有無試過發一個電郵給別人,當受件者人數愈多時,通常無人回答; 有無試過在WhatsApp羣組約朋友聚會時,羣組愈多人,就愈少人覆; 有無試過在進入升降機時,愈是一堆人一起,就愈大機會無人按掣…… 你可能慢慢地發現到,當愈大羣人牽涉在同一件事,愈少人給予反應。為什麼呢?原來「愈多人時愈少人 ...
專欄
2018.01.17
麥煒和專欄:三文刺身、醬油蟹與生鯇魚片
地球是個很危險的地方,尤其食物,我們日常飲食中有二噁英、三聚氰胺、硝基呋喃、孔雀石綠、黃曲霉素,此外,就算好好一片水果、一塊魚生,也可能佈滿抗藥性惡菌,所以微生物學家勸喻市民水果必須以滾水熝過才能安全食用。
專欄
2018.01.09
麥煒和專欄:仁醫滅世
新年伊始,有一則好消息,一則壞消息。先講好的,醫生天職是拯救生命、守護人類,過去數十年,醫學加上公共衞生進步,令發達國家人均壽命提升到八十至九十歲,連帶第三世界也開始受惠。
醫療
長者
1
...
6
7
8
9
10
...
12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