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劉克襄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劉克襄
嶺南慢歌
1
2
3
專欄
2016.08.06
意外的香料體驗
台中審計新村形成文創聚落後,雖未帶動許多遊客,周遭卻出現不少有趣的商舖。有家知名餐廳好好,便在此開設分店。新的店嘗試以香料為主題,提供相關的餐飲。
劉克襄
專欄
2016.07.23
野鴿的天空
世界知名的大都會都有許多野鴿棲息,不只城郊到處可見,市區的公共場所諸如公園、廣場,更因遊客的餵食,集聚了大量族羣。香港或台北都有相似的狀況。
劉克襄
專欄
2016.07.09
遇見黃牛時
前些時拜訪台灣芳苑海邊,從蚵農口中得知,走進潮間帶載運蚵仔的黃牛愈來愈少了,心情不免一沉。 蚵仔就是蠔,台灣著名的小吃蚵仔煎即香港的蠔餅。整個台灣西南沿海都是蚵仔的重要產地,但唯有芳苑一帶,方有黃牛載蚵的情景。原來退潮時,此區爛泥灘地露出長達一公里,只能靠牛車行駛,才能載運蚵 ...
劉克襄
專欄
2016.06.25
一支木桿秤
初次看到木桿秤,竟是在大埔墟的傳統市墟。那根老秤,一如其他華人市場所見的細瘦,配備的內容亦近似。看來使用了許久,但仍繼續做為買賣的工具。
劉克襄
專欄
2016.06.11
一隻街貓的成長
公貓小狸在山丘的樹林裏,鬼鬼祟祟地前進。那是正午,很少貓會在此時活動。這一窮極無聊的晃蕩行為,像人類青少年的到處遊逛。雖是初次見面,我已確定,牠在閒逛,也在探險。
劉克襄
專欄
2016.05.28
不時凝望的雉雞
秋天起在台灣的東華大學當駐校作家。這所大學位於東海岸,面積遼闊,大半是草原的環境。每天早上六點,我從宿舍騎單車出門,外出吃早餐,路線約莫半公里,順便觀察草原上的環頸雉。後來觀看久了,就算沒吃早餐,還是照樣巡視。 環頸雉,過往珠江三角洲也有些許紀錄,南台灣的蔗田環境卻相當 ...
劉克襄
專欄
2016.05.14
在密林,驚見大蜻蜓
我站在車水馬龍的隧道前,身邊有轟隆的車聲。 一位中年婦人大聲告知,以前路還未開通前,有條小山路翻到台北。二十年前,她和母親爬過。這條路會消失原因很簡單,因為翻過山頭就是殯儀館了。自從殯儀館在60年代中旬出現,久而久之,這條熱門山路就少人前來。日後小徑也逐漸荒涼,恢復為蓊鬱的森 ...
劉克襄
專欄
2016.04.30
大鳥帶來的大禮
蒼鷺在珠江三角洲,或許是最常見的度冬大鳥。當牠佇立時,猶若一根藍色立牌,杵在漁塭、河道當交通號誌。當牠展翅起飛,恍若小型翼手龍掠過天際,除了小小驚心,略有蒼茫之味。
劉克襄
專欄
2016.04.16
搶救福德祠
晚近在香港和台灣行山,特別會注意福德祠。不管村頭村尾或山腳山頂,遇到了,總要駐足觀察,探看坐落的位置,以及建築形式。
劉克襄
專欄
2016.04.02
一隻街貓的等待
小山丘西側,每天晨昏時,幾隻街貓都會在山腳下蹲伏。各個都將臉朝向嶺南大學辦公大樓,期待着某一學校行政人員,攜帶貓食出現。
劉克襄
專欄
2016.03.19
扛砂石上山
秋初了,森林深處傳來寒蟬婉轉響亮的鳴叫,彷彿不斷地在叮嚀,要快加緊工作,再過不久,天氣就要變涼了。
劉克襄
專欄
2016.03.05
讓路給綠頭鴨
八年前冬末,一對綠頭鴨伴侶在遷徙過程中,飛到民雄和平村一處小水塘休息。其中一隻受傷了,無法再啟航。另一隻為了照顧同伴,竟也堅持留下。
劉克襄
1
2
3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