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孟暉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孟暉
食藝談
1
2
3
...
12
專欄
2020.03.26
司棋的雞蛋羹
清孫溫繪《紅樓夢彩插本》中的大觀園小廚房 《紅樓夢》中,迎春的大丫鬟司棋派了個小丫鬟蓮花兒到大觀園的小廚房,點了一碗蒸雞蛋羹,結果小廚房的首席廚師柳家的不樂意了,說了一堆閒話,惹得司棋帶着人闖來報復,鬧得很不愉快。 柳家的拒絕給司棋單做一碗蛋羹,藉口是當時雞蛋太貴,不容易買到, ...
孟暉
食藝談
雞蛋羹
專欄
2020.03.19
孟暉專欄:西宮娘娘剝大葱
章丘大葱是山東濟南的特產。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網購了章丘大葱,但疫情之下,社區處於半封閉狀態,快遞物品一律集中在西門外等人自取。我去集中點一看,葱裝在一個長方紙盒裏,比古琴盒還長,於是我像抱着琴盒一樣,摟着沉甸甸的十斤葱穿過半個社區回家。 葱是中國的原產植物,也許因 ...
孟暉
專欄
專欄
2020.03.12
開河魚
五代佚名繪《雪漁圖》 人的生活習慣,乃至一個地方的風俗,很大程度上是由環境塑造的。北方人有初春時節吃「開河魚」的講究,就是氣候影響的結果。 過去,長途運輸又慢又貴,如果生活在內陸地區,那麼吃到海產魚的機會比較小,主要是吃「河魚」,也就是河流湖泊裏的魚。在北方,一入冬季,河湖上 ...
專欄
2020.03.05
舉國嗜辣
香港近年也刮起一片「紅油風」 短短二三十年的工夫,小半個國家的人改換了口味,迷上了吃辣,這要算是我一生中見證的奇事之一。 眾所周知,辣椒並非中國的本土植物,在明朝後期傳入中國,從此慢慢成為一種重要的調味料。不過,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東部從東北到廣東,人們都很少吃辣椒,口 ...
專欄
2020.02.27
饢包肉
新疆出土的唐代殘饢 隨着疫情延續,網上聊天羣裏開始討論:該趁早囤些能長期保存又合自己口味的食品,萬一也遇到「封樓」,可以在家裏繼續吃喜歡的東西,不至於完全依賴社區送菜送糧,沒挑選餘地。 一個朋友說:「習慣麵食的,可以多囤饢!放半年都不壞!」然而生活在福州的朋友說:「我們這裏已 ...
專欄
2020.02.20
熗炒土豆絲
清代天津楊柳青年畫《瑞雪豐年》 武漢封城了,各地的馳援行動也隨之展開,包括把不同的蔬菜運往這座城池,保證城中居民的日常吃喝。 北方省份輸往武漢的第一批蔬菜當中包括甘肅和內蒙的土豆,這就涉及了南方人喜歡開的一個玩笑:在我們那裏,只有帶綠葉的青菜才叫蔬菜,而你們北方人居然把土豆算 ...
專欄
2020.02.13
稻香村的京八件
準備出門訪客的清代官太太 疫情來的非常突然,臨近除夕,當局通過各種媒體呼籲人們留在家中,不要聚會,少去公共場所。於是,初一上午,我看到了這些年從來沒有看到的場面,社區旁的「稻香村」店前沒有排長隊! 我果斷進店,挑了幾樣自己喜歡的點心裝了個「點心匣子」,挺高興地提回家。往年,從 ...
專欄
2020.02.06
正月的大糖葫蘆
盛錫珊《賣大糖葫蘆的》(《老北京市井風情畫》) 翻閱盛錫珊先生《老北京市井風情畫》才知道,晚清民國時的北京,在正月初,廟會上會有一種「大糖葫蘆」,能有平時普通糖葫蘆的二十倍長。 糖葫蘆是北方各地冬天最常見的一種街頭甜品,晚清滿族文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一書中記載道:「冰糖葫 ...
專欄
2020.01.30
掃雪烹茶
明代佚名繪《品茶評雪》 今年冬天,降雪的日子比往年多,大家爭相去踏雪、賞雪,到古典園林、名勝景區拍攝雪景,然後在社交網站上得意地炫耀成果。可惜,由於工業污染的原因,如今是不可能追慕古人「掃雪烹茶」的風雅了。 古人把剛剛落下的雪稱為「新雪」,覺得其滋味特別新鮮,比井水、河水品質 ...
專欄
2020.01.23
萬歲爺吃亂燉
郎世寧等繪《乾隆雪景行樂圖》局部 除夕的下午,清代皇帝會和后妃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這頓飯具體吃什麼呢? 滿族發源於東北,原本生活在長城以外,直到發生「清兵入關」的一幕──鎮守山海關的明將洪承疇投降,打開山海關讓清兵進入長城以南,佔領北京,此後逐步建立一個新的大帝國。清代宮廷為了 ...
專欄
2020.01.16
皇家的年夜飯
乾清宮內的寶座台
專欄
2020.01.09
東華門外啃燒餅
郎世寧等繪銅版畫《午門獻俘》 冬至和農曆元旦都是傳統節日,過去,京城官員在這樣的日子卻要遭一重普通人不會遇到的罪,那就是上早朝。 皇帝一大早接見大臣,商議國政,即為早朝。一般是三日一朝或者五日一朝,也就是每隔三天或者五天上一次早朝,不過遇到勤勉的皇帝如明朝的洪武帝、清朝的康熙帝 ...
食藝談
孟暉
1
2
3
...
12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