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孟暉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孟暉
食藝談
1
...
10
11
12
專欄
2017.07.25
消熱解渴 粱稈熟水
中國人有個喝熟水的好習慣,就是一定把水燒開了才喝。在宋代時,甚至形成了一類叫「熟水」的飲料,不過,宋人所說的熟水不僅是煮熟的水,而是用沸水沖泡花果、香料等形成的飲料,大約接近於今天的「花草茶」,是不含咖啡因的熱飲。
孟暉
專欄
2017.07.25
宋代的藝術花糕
重陽花糕上蹲着一隻米粉捏成的小貓,陪你飲菊花酒、吃鮮生魚絲,是不是很有趣?南宋詩人陸游就曾經過了這樣一個重陽節。在《壬子九日登山小酌》一詩中,陸游講述,在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那天,按照習俗,他與家人朋友一起,帶着酒餚,登高爬山,並在山頂野餐,其中,「彩貓糕上菊初黃」,他們特意帶 ...
孟暉
專欄
2017.07.25
新秋的白菜包飯
清代,京城曾有新秋時節吃白菜包的習慣。這是一種頗為大衆化的食品,用材價廉,簡單易作,但卻擁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而且始終受到宮廷的喜愛,算是經得住時光考驗的一款美食。
孟暉
白菜包飯
農家飯
專欄
2017.07.19
古人喝沙冰
看網上介紹在家中自製冰沙、刨冰的做法,才發現原來可以用擀麵杖直接把冰塊敲成碎冰渣,不一定非靠果汁機或刨冰機。這一下算是證實了我一向的想法:至晚在唐代後期,人們就已經在享受冰沙這種消暑美食了。
沙冰
專欄
2017.07.13
天生甘露飲
中國傳統養生的方式頗為有趣,像驚蟄這一天,民間就有吃梨的習慣,據說是因為乍暖還寒時節,天氣乾燥,導致人體也容易失調,梨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 (《本草綱目》)及止咳,可以調理身體,抵禦外界的影響。
孟暉
專欄
2017.07.13
古人泡茶尚梅雨
今天,鑒酒師一杯葡萄酒在手,能品鑒出杯中酒的產地、品牌和年份。傳統中國也有類似的雅鑒風氣,不過是品茶,啜一兩口茶,不僅需辨出茶葉的出處,還要能準確感受到伴茗之水是泉、是江河水、是雪還是雨,並且已經具體陳放了幾年。
孟暉
專欄
2017.07.03
山僧的筍油
我一向喜歡翻古人寫的閒書,包括菜譜,往往獲得細碎卻生動的資訊。明清美食書中提到南方產筍地區特有的「筍油」,就無意間披露了古代僧人的勤勞與才巧。
專欄
2017.07.03
蔣侍郎豆腐
宋代馬遠繪《山徑春行圖》(現藏故宮博物院) 最近,才女文文親自嘗試烹製「蔣侍郎豆腐」,隨即在朋友羣裏誇讚這道名菜口感非常好,豆腐經米酒燉過,有股特別的甜味。 這是清代文人袁枚《隨園食單》裏記載的一道精饌,是作者生活時代的一位高官「蔣侍郎」府中獨擅的一款私房菜,因此得名「蔣侍郎豆 ...
孟暉
豆腐
專欄
2017.07.03
凱撒遇刺處的炸飲糰
拿坡里的街頭,有不少店子賣着這些惹人垂涎的炸糰子和炸披薩。(網絡圖片) 趁着旅遊旺季到來之前,去意大利玩了半個月,在拿坡里(即那不勒斯)停留的四天,我迷上了那裏的特色小吃,尤其是油炸麵點。 只要親口嘗嘗拿坡里油炸小吃就不難猜出這些美味當初的起源,肯定是家庭主婦們把剩飯或做飯多餘 ...
孟暉
專欄
2017.07.03
清代旅用濃縮雞湯
現在,出門旅行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在傳統社會卻非如此,人在旅途,不僅行進速度慢,持續時間長,而且歇宿的地方往往衞生條件堪憂。有時即使找到投宿的地方,也未必能吃上可口的飯菜,難免要遇到自己做飯的情況。因此,古人對專用於長途跋涉的「行糧」一向很在意,並想出種種的對策。
孟暉
專欄
2017.02.02
湯鼓與溫盤 古代飯菜保溫器
外銷瓷出口歐洲的青花溫盤(左)及外銷瓷出口歐洲的清代描金鬥彩溫盤(右) 北京郊區一座佚名的明代妃嬪墓中,出土了一套金質容器,其配置頗為特別,包括一隻鼓腹罐、一隻淺底圓缽以及一個罩蓋,淺缽的周徑略大於罐口,可以架置在罐口上。 這是一組傳統的保溫餐具,向罐內灌滿熱水,淺缽內盛好菜餚 ...
孟暉
湯鼓與溫盤
專欄
2016.11.30
宋式茶飲 麝香飄溢
看新聞報道,兩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入空間站「天宮二號」以後,天天都可以泡茶喝,我竟有些莫名的興奮。人類在太空中喝茶了!
孟暉
1
...
10
11
12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