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孟暉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孟暉
食藝談
1
...
4
5
6
7
8
...
12
專欄
2019.01.28
洞子裏催生的春意
今年有個少見情況,立春與除夕竟在同一天,這就意味着辭歲的年夜飯與往年不同,必須備上春餅。 圖為春餅皮的製作 為什麼非在立春日吃春餅?從原理上說,是因為此時春天開始回歸,第一批青嫩蔬菜出土了,大家趕緊摘來新菜,嘗個新鮮。然而,對北方人來說,卻是從小都會在心裏存個困惑:年年立春, ...
春餅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9.01.17
國公府的賞梅宴
清宮舊藏西洋式畫琺瑯熱水壺 古人最重賞雪與賞梅,傳統文學作品對此多有表現,其中往往有出乎我們意外的情節,清初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的《國公府雪夜留賓》一節就讓人大開眼界。 小說中虛構出一場只有賓主二人的私人小宴,明代開國大將徐達的後代徐詠約請表兄陳木南前往南京「國公府」內的「瞻 ...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9.01.11
吃素作弊
據《萬曆野獲編》記載,嘉靖皇帝熱中吃素,但吃素的時候卻又作弊! 這位皇帝即位之後勤於政務,一度創造「中興」局面,但後期卻變得荒淫愚妄,成了著名的昏君。他崇信道教,迷信丹術,妄圖長生不老,居然從大批年輕宮女身上採集處女經血,用以煉製丹藥,結果引發宮女謀殺皇帝的「壬寅宮變」,差一 ...
素食
孟暉
雞湯
專欄
2019.01.04
柳蒸羊與青海燒窯
青海人閒時到戶外野炊,有個獨有的名稱叫「浪山」,而浪山的最大特色是使用一種很少見的烹飪方法,稱為「燒窯」。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8.12.28
考「餛飩」一詞 卻關聯到「混沌」與「渾脫」
戴渾脫帽的唐代騎馬女俑 傳統上,有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習俗,因為餛飩的發音與「混沌」相近。 冬至,是一年當中黑夜與白晝在時長上相等的日子,古人覺得,此般狀態彷彿當初天地初開時的洪荒景象,黑暗與光明勢均力敵,混沌不清,於是認為這是象徵「混沌」的一天,要吃餛飩來表示如此的獨特意義。 ...
餛飩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8.12.13
原始烹飪的活化石
搭起石塊堆煨製食物是人類最原始的烹調手段之一(圖片摘自微博「考古小隊長」) 最近,在微博上,一位花名「考古小隊長」的博主披露:幾位考古人員在發掘古代人類生活遺址的時候,發現有小小的石頭堆,用小塊的天然石塊堆成,他們很困惑,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就把疑問連同圖片一起發到同行的微信 ...
食藝談
孟暉
專欄
2018.12.06
柿霜、香櫞皮霜與佛手霜
台灣新竹北埔盛產石柿,果肉纖維幼細,甜度也高;也因為當地特有「九降風」,乾冷溫低,可做出甜美可口的柿餅。在本地高級雜貨店「好東西」能夠找到。
柿餅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8.11.30
合桃酥大概是曲奇的遠房兄弟
我很好奇,西式的曲奇和中國的桃酥,是不是當初同出一個源頭呢?看到一種說法,cookie本來是伊朗人的發明,後來流傳到歐洲。從我們這個方面來看,很可能,桃酥的祖先昔日是隨烤爐一起,由西域抵達中國呢。
合桃酥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8.11.20
露華百英粉與唐宮迎蝶粉
《趙飛燕外傳》中有一處假想的情節,表現趙飛燕與其妹妹趙合德如何讓各自的身體染上香氣。飛燕的辦法是在混有多種香料的洗澡水裏沐浴,平時坐在沉香木製作的座位上,還焚熏貴重的香料;合德只是用豆蔻湯洗澡,但卻周身厚塗「露華百英粉」。
米粉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8.11.15
烙烤結合的街頭小吃
仰紹文化時期的夾砂褐陶鏊 公認的看法是,用烤爐製作主食和點心,是外來傳入的手段,中國本土自古就有的方法,則是「烙」。 烙所使用的圓形平面鍋在古時有個專稱,叫「鏊」,在很多地方,這一稱呼一直沿用到當代,俗稱「鏊子」。據考古學家們的發掘與考證,興盛於七千年前到五千年前的仰紹文化,就 ...
烙餅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8.11.01
氣壓原理汲酒器
西漢錯金銀嵌寶石鳥柄鎏金汲酒器 如今的娛樂方式很多,所以宴會便沒那麼重要了。古時則不同,人們找個藉口聚在一起吃飯喝酒,既是社交,也是娛樂的機會,於是,如何讓聚宴變得活潑有趣,便值得動腦子。發明各種各樣帶有魔術效果的酒具,正是古人用來製造歡快氛圍的手段之一。 2011年,在江蘇盱眙大 ...
孟暉
食藝談
專欄
2018.10.25
燒麥本該叫稍梅
《陝西食譜》裏談及的燒麥,不就是我們廣東人飲茶日常的燒賣嗎? 燒麥,有沒有想過,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叫法?其實,正確的名稱本是「稍梅」。 最近,我偶然入手一本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書《陝西食譜》,這一套四冊的資料書出版於「文革」中,按那個時代的慣例,扉頁是「毛主席語錄」,沒想到反而是它 ...
燒麥
燒賣
孟暉
1
...
4
5
6
7
8
...
12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