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黃曉恩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黃曉恩
心・情繪本
1
...
2
3
4
專欄
2019.05.23
黃曉恩專欄:西方醫學的科學與藝術(下)
醫學院教授們歷代傳承下來的智慧:現代西方醫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上次討論過科學部分。嚴格來說,醫學算是應用科學而非純科學,因為在醫學的世界裏並沒有絕對;科學理論總有機會因為現實中的變數而帶有不確定性。例如有一種藥物在藥理上能有效抑制某種致癌基因突變引起、異常活躍地傳導 ...
黃曉恩
專欄
專欄
2019.05.16
黃曉恩專欄:西方醫學的科學與藝術(上)
醫學院教授們歷代傳承下來的智慧:現代西方醫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科學部分不難理解。正如我以前寫過,醫學有意思之處,在於很多事情都可以抽絲剝繭、科學化地解釋;以腫瘤科為例,為何本來正常的身體組織會長出腫瘤來?是因為細胞不受控的增生。為何細胞會不受控增生?是因為細胞裡內置的生長 ...
黃曉恩
專欄
腫瘤
專欄
2019.05.10
黃曉恩專欄:醫生看姑娘
醫生與護士(香港人稱姑娘)無可置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工作拍檔;在云云眾多工作環境中再難找到如此屬於不同專業範疇及晉升階梯卻又互相補足、唇齒相依的一對。
黃曉恩
專欄
醫生
專欄
2019.04.15
黃曉恩專欄:鬚眉不讓巾幗
有人認為,女兒能比兒子更無微不至地照顧患病的父母、更體恤明白他們的心情和感受;我看不一定。近來在這專欄寫過一對孿生兄弟與罹癌母親的深厚情誼,令我又想起另外一位兒子與他患晚期腸癌的母親。
黃曉恩
專欄
專欄
2019.04.08
黃曉恩專欄:永遠的媽咪
他們倆是孿生兄弟。通常孿生小時候一模一樣,長大後就越來越不像了。這兩兄弟三十歲出頭,我是可以憑樣貌分辨,但他們的神情動靜卻如此奇妙地一致。他們談不上威猛,倒是高大;兩人伴隨母親來看醫生,一左一右,活像一對御林軍士那麼整齊。
黃曉恩
專欄
專欄
2019.04.01
黃曉恩專欄:不能說的秘密
老婆婆實在是健談得很;我每次見她都會盡量預留充裕的時間。 這次她因為腫瘤出血住進了醫院,還好精神不錯,也沒有訴說哪裏疼痛。老公公懶洋洋地靠在為探病人士而設的椅子上,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自顧自的在手機上打麻將,而老婆婆就興致勃勃滔滔不絕地說起八十年前的往事: 當時她還是十多歲的小 ...
黃曉恩
專欄
專欄
2019.03.25
黃曉恩專欄:腫瘤醫生與戇居學家
腫瘤科醫生同僚最愛自謔戇居學家。何解?腫瘤科醫生的英語為oncologist—— onco是從腫塊的希臘語演化而來,而 -ist則是代表從事這個專業的人,就如藝術家artist和物理學家physicist。Onco的英文讀音像極了廣東話中的戇居,那麽oncologist自然成了戇居學家了。
黃曉恩
專欄
專欄
2019.03.18
黃曉恩專欄:業餘就是可以任性
有朋友提議我在這專欄分享音樂。他知道我是熱情的業餘音樂愛好者。 音樂在我的成長佔據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來我很有可能在大學升讀音樂系,踏上全職的音樂路。當時還是屬於中五會考和中七高考的年代,甚至未有拔尖的制度。音樂是我在學校課程外自修的會考第十科及高考第七科,皆獲A等。相反,數理 ...
黃曉恩
專欄
專欄
2019.03.16
黃曉恩專欄:醫生頸上掛的聽筒
都是因為電視機劇集塑造的形象,醫生外表最突出的特點,非頸上掛的聽筒莫屬了。 我還在公立醫院工作時,忙得頭昏腦脹都顧不得打扮,同時覺得穿自己的衣服既怕弄污又怕救急時不方便,於是寧願像麥當奴叔叔每天往放滿同樣裝束地衣櫥裏挑選,就穿醫院提供的淺藍色梭織布衣褲工作服。當年這些衣物並沒 ...
黃曉恩
專欄
專欄
2019.03.06
黃曉恩專欄:心.情繪本
我既然接受得了《明周》讓我當專欄作者的邀請(或作任務或挑戰),下一步就是為這個欄命名。醫生業餘寫專欄,欄名大都有個「醫」字:同在《明周》寫專欄、當我仍在瑪麗醫院工作時當我前輩的麥煒和醫生,他的(其中一個)專欄名為「醫字咁淺」;我的中學大學同學、現任養和醫院病理科醫生許嫣,「伊 ...
黃曉恩
專欄
專欄
2019.02.27
黃曉恩專欄:當專科醫生成為專欄作者
《明周》邀請我當專欄作者,其實又當醫生又當作者的前輩後輩大有人在:他們有風趣幽默的,有學識淵博的,談的包括醫療專題不在話下,更有親子、武俠、科幻;寫專欄的、寫詩、寫書、寫微信、寫部落格的……反正什麽題材形式都有。
黃曉恩
專欄
1
...
2
3
4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