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蕭欣浩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蕭欣浩
廚聞食誌
1
...
2
3
4
5
6
...
7
專欄
2022.09.26
不如重新開始
疫潮來襲,浪花淘盡幾多英雄,食肆一別,隨水東去。舊舖執笠,新舖剪綵,終結開始,緣起緣滅。人生如棋盤,落子無悔;生意像雀局,舉手不回。運勢壞,手氣差,就得打「守勢牌」,不上不碰,即使扣牌棄糊,為免出銃跌錢。但場租早早已付,食飯灌水都是成本,時間愈長,成本愈高。加上新局一開,風險 ...
蕭欣浩
專欄
蓮香樓
專欄
2022.09.15
再會維港兩岸
暑假無論長短,八月始終要完,老師準備上堂,學生收拾心情,面對新學年實體面授的種種挑戰。不少朋友面對的挑戰更大,要到國外工作、升學,離港日子一拖再拖,八月是匆匆離港的最後限期。舊地重遊,機場送別,慢慢由單一項目,變成生活習慣。設宴餞行是合適、完備、得體的方法,三兩知己,可以小酌 ...
蕭欣浩
專欄
維港
專欄
2022.08.26
洗盡蓮華
半個月前,帶中學生遊中環,停在蓮香樓對岸,師生們一一舉起手機,拍照記錄,誰知記錄變紀念,學生活動後寫出來的文章,歷史價值突然多添一重。疫情時代,瞬息萬變,從前以為食肆「執笠」總會預報期限,如今疫情影響,累積、轉變、催化很多東西,食肆終歸是平凡人事,沒料到的是,「一別成永訣」由 ...
蕭欣浩
專欄
蓮香樓
專欄
2022.08.12
填補文化滋味
疫情現況,已經去到無法評定的狀態,感染人數再多再少,逐漸形同純粹數字,無驚無喜。抗疫踏入新階段,市民習慣做好自己,隨遇而安,調整步調,回歸平常,茶照飲,飯照食。但當你一朝早起,整裝出發,行到熟悉街口,轉角的茶樓有無如常營業?招呼的是不是老友華哥?茶葉依舊沖出往常味道?點心仍能 ...
蕭欣浩
專欄
飲茶
專欄
2022.07.29
疫情時代的香港飲食故事
疫情之下,各方飲食受影響,但飲食研討會的影響,似乎不太大。最大的影響主要是開會交流,由匯集一地握手面談,變成主場學者「實地交流」、其他來賓「線上報告」的混合模式。混合當然有利有弊,往後也會成為常態,自己睇住熒幕,聽起來反而留心。因為無興趣的題目,直接消音跳過,用電腦睇簡報,比 ...
蕭欣浩
專欄
專欄
2022.07.15
種開有條路
香港有農耕事務,我從細就知道。外婆家住元朗大旗嶺,大時大節總會行車路泥路石屎路,單憑記憶入村。路邊小溪游蝌蚪青蛙,籬笆纏滿野牽牛花,當時覺得是常事,現在即使深入市郊鄉村,也未必能找到足跡,因為鄉村已經一一發展。記得鄉村四季,窄路步行依舊,農田隨時節栽種作物,風光明顯換上妝容。 ...
蕭欣浩
農夫
葉曉文
專欄
2022.07.04
咖啡教曉我們的事
精品咖啡變成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晨早飲杯提神,中午配搭沙律,夜晚夾件蛋糕,咖啡因的酸苦,總有與你相伴的位置。愈來愈多香港人對飲咖啡有要求,講產地、談烘焙,虹吸、手沖、機出呈現異樣風味,有時我飲得出 花香、果香,更多時候只分辨到較酸和較苦的味道。很多朋友比我追求得徹底,報讀不同 ...
蕭欣浩
專欄
咖啡
專欄
2022.06.17
食神何處尋鮮舫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珍寶海鮮舫都要沉,看起來一切好像順應天意,離港結局無從逆轉。海鮮舫服務香港幾十年,帶來飲食、旅遊、娛樂等等的效益與回憶。有人慶祝大排筵席,有人影相留低倩影,有人嘗鮮胃口大開。可能更多人跟我一樣,從電影認識香港,睇家燕姐流淚食叉燒,笑家英哥捧爆炸佛跳牆,讚史 ...
蕭欣浩
專欄
珍寶海鮮舫
專欄
2022.06.08
AK分豬肉
晚市開放,酒吧解封,「三五」知己不再強迫變成「二」,人人搵到飲食出口,你飲啤酒,我食碟頭,價位未必一樣,各自精采埋單。覓食選擇增加,兩餸飯都要摘下光環,走落神壇,逐漸回歸社區生活的平淡,鎂光燈聚焦不再,留待關注組繼續圍爐。飲食前浪退潮,後浪就要接續補上,要不然,大眾沒了話題, ...
蕭欣浩
專欄
劉宋威
專欄
2022.05.21
Café呃錢,錯錯錯!
Café你常去嗎?我自問很常去。外出活動,完了又等,無處容身,惟有地圖查一查,鑽入Café點Mocha,安定一下心神。聚會自己早到,預知朋友會「遲大到」,都會找Café 坐坐,飲杯虹吸咖啡,打打文稿,覆覆電郵 (自己常做,但不建議)。朋友幾時來都好,反正我邊享受邊等,心情不受影響。大家差不多到 ...
蕭欣浩
專欄
Café
專欄
2022.05.06
食神歸位
晚市要開,限聚要放,香港飲食業又要迎來一波改變,隨本地疫情應運而生的「兩餸飯」店,部分已經顧客大減,光環漸失,拳來腳往的真考驗才剛剛開始。食肆求維生,晚市轉售 「兩餸飯」,部分賣得有聲有色,人龍街頭排到街尾。但六時後堂食禁忌一開,是穩守兩餸檔口,免招呼、快流量,還是回歸根本, ...
蕭欣浩
專欄
食神
專欄
2022.04.25
識人好過識食
四月廿一,限聚放寬,晚市重開,四人一枱。未到清明,位已訂好,人已約齊,磨拳擦掌,準備「喪食」一餐。市民大眾未出發先興奮,但若果你一向講求食物質素,奉勸一句, 不要抱太大期望。因為多日不見,人會變,月會缺,菜式也會起變化。成本縮減,食材味道就不同。廚師縮減,準備工夫就不同。侍應 ...
蕭欣浩
專欄
晚市堂食
1
...
2
3
4
5
6
...
7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