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朱漢强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朱漢强
再見垃圾桶
1
...
11
12
13
14
15
專欄
2018.06.28
朱漢强專欄:命硬 飽歷風霜 三十年不變
做電視節目,想帶個飲品膠樽做道具,結果被婉拒了。 這個膠樽是今年初在淨灘時撿到的,有整整三十年歷史。知道膠樽歲月,因為樽上留痕,印有漢城奧運紀念版的字句和圖案。節目製作單位大概以為瓶子飽歷風霜,提出「如果唔清楚見到品牌標誌都可以」;實情是,膠樽幾近完好無缺,大近視眼也看得出產 ...
命硬 飽歷風霜 三十年不變
朱漢强
專欄
2018.06.14
朱漢强專欄:回收舖的2020大限?
帶北京的民間回收達人到葵青「落區」,對方見街角回收舖麻雀雖小,卻很多都有打包機、唧車等裝備,嘖嘖稱奇。
回收
廢紙
朱漢强
專欄
2018.05.31
朱漢强專欄:Made in Hong Kong 都有好嘢
會議室的兩位訪客,幾次問我:「我們是否好傻?」不太懂得回答,要問大家。 認識他們,要從最近拜訪台灣環保公司「大豐環保」說起。大豐的R&D同事簡介工作時,提及香港有綠色小店,跑來請求幫忙以再生塑料製造商品容器。 當商家們都用傳統包裝,淘寶也有大批平價選擇,我好奇怎會有人千里迢迢 ...
Made in Hong Kong 都有好嘢
朱漢强
環保
專欄
2018.05.03
朱漢强專欄:當兩個愛土地的暖男走在一起
當香港、台灣兩個「愛」執垃圾的男人走埋一齊,會發展出怎樣的關係?我會說,是「愛情故事」。 話說香港的胡梓康是龍舟隊「泛非龍」的教練,冬季不「操水」的日子,會帶隊員到山頭、灘岸撿垃圾,而且難度愈高,愈帶勁。所以,你會在東龍島看到他們用飛索,從岸底把沉甸甸的大袋垃圾吊上四、五層樓 ...
朱漢强
當兩個愛土地的暖男走在一起
專欄
2018.04.19
朱漢強專欄:小店的走塑故事
潮流興「走塑」,原來我家樓下的糖水小店,一早就走在時代尖端。 幾年前某次幫襯,看到收銀機上有「自備碗」的按鍵,於是八卦探問究竟。老闆Wylie說,但凡自備外賣餐具,「都會大碗啲」。係,真係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自備碗」旁,還有個「餐具」掣,在顧客「走塑」時按下。這家店開業剛好十周 ...
環保
走塑
朱漢強
專欄
2018.04.10
朱漢强專欄:膠,全部都係膠
鄭重宣布,大家要認真識別塑膠回收編號。 這樣說,不完全為了減廢回收,而是要,搞清楚你吃下什麼、吸進什麼。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化學專家最近公布研究結果,發現檢測的二百五十九瓶膠樽水中,93%的樣本含有微膠粒,當中包括香港有售的Evian和S. Pellegrino。平均來說,每公升水含三百二十五塊小膠 ...
環境污染
即棄餐具
塑膠
專欄
2018.03.26
朱漢强專欄:走出超市的八陣圖
有冇以下經驗──明明入超市只想買兩件貨,結帳時卻「滿載而歸」?有的話,你絕不孤單。專研環境與消費行為的心理學家Paco Underhill發現,顧客步出超市時平均有一半或以上貨品,其實並非你原來要買之物。
朱漢强
走出超市的八陣圖
專欄
2018.03.12
朱漢强專欄:謝謝家中的減廢大將軍
經過一個月無外傭的生活後,家中終於出現「後遺症」,就是重用的膠袋缺貨,每天垃圾桶換袋,都要翻箱倒籠找合適的袋子。
朱漢强
謝謝家中的減廢大將軍
專欄
2018.02.26
朱漢强專欄:還有幾個十年的報紙垃圾?
如果問,過去十年間垃圾桶內的最大變化,我會說:少了報紙,特別是收費報紙。 這個發現,好像無啥特別。事關在人人手執一機的年代,新聞資訊再不必刻印在紙本上。試過在大學新聞系課堂上問:「還有誰買報紙?」結果沒人舉手。說真的,我也很久沒買了。 做過紙媒記者,對於無人買報紙,還是心有戚戚 ...
垃圾
廢紙
朱漢强
專欄
2018.02.12
朱漢強專欄:洋垃圾經濟學
如果說,有一項投資的回報好過騰訊、平保和港交所,你會流口水嗎? 不少人有錯覺,以為廢物回收生意難撈,卻原來可以是大茶飯,至少對洋垃圾回收商而言,曾經的確如是。在中港台吃得開的財務及經濟學者郎咸平教授,最近在廣東衛視以「垃圾經濟學」為題,大談中國進口洋垃圾的生意經。 節目中,郎咸 ...
垃圾
塑膠
廢紙
專欄
2018.01.31
朱漢強專欄:電燈泡謀殺案
你家的燈泡,通常用多久會壞掉? 有跨國燈泡公司指,一般家用60瓦鎢絲燈泡,使用壽命一千小時;換成慳電膽,可用六千小時。就是說,最長一年不到。 美國加州Livermore消防局內有盞長命燈,年數長得可以當大家的祖輩,打從1901年亮燈以來,已經渡過一百一十七個寒暑,前前後後發光發亮超過一百萬個 ...
朱漢強
燈泡
電燈泡謀殺案
專欄
2018.01.16
朱漢強專欄:披上隱形斗篷的職人
每個城市都有這個神奇職業:職人會得到附贈的哈利波特隱形斗篷,即使天天在大街小巷頻頻現身,大家卻視作透明,只關心自己製造的垃圾有沒有被成功「變走」。不說答案,你也知道我想說的是什麼。
披上隱形斗篷的職人
朱漢強
清潔工
1
...
11
12
13
14
15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