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朱漢强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朱漢强
再見垃圾桶
1
...
2
3
4
5
6
...
15
專欄
2022.09.16
我的環保啟蒙
我的環保啟蒙,始於一九八八年大學畢業在台灣任職的第一個服務單位《兒童日報》。顧名思義,這是專為兒童而設的報紙,曾經持續出版廿多年,對當地的兒童文化發揮影響力。這份報紙停刊至今已逾廿載,近日舉辦回顧展,我也借機整理了自己與它的小故事。
朱漢強
專欄
動物園
專欄
2022.09.02
拉警報
又是熱浪又是戰爭,全球能源拉警報。開源談何容易,倒不如落力節流,也就是從慳電出發,杜絕大嘥鬼。
朱漢強
專欄
專欄
2022.08.22
涼薄雞尾包
據說拾荒者有「喜訊」:每撿一個飲品膠樽回來,便可以換取「斗零」,有大家着數吧……? 為免年輕讀者不知斗零,先說明這是五仙的意思,而兩個五仙加起來就是一角了。不知者不怪,畢竟拿它到超市、街市、甚或茶樓消費,恐怕都沒人願意收。但也別看扁斗零,正所謂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拾荒者只須彎腰 ...
朱漢強
專欄
專欄
2022.08.05
爆屎渠
人生其中一個夢魘,是住家爆屎渠。 穢物噴泉似的湧出,先覆蓋客廳,再順着大門往樓梯傾瀉,形成瀑布。房子在舊唐樓的一樓,意謂街坊出入被迫走「屎路一條」。 能想像清理要費多少周章、面對街坊有多愧疚嗎?我不敢想,也無法親身體會,事關出差在外,苦差由太太獨自承擔。 辛苦晒、辛苦晒、辛苦晒… ...
朱漢強
專欄
濕紙巾
專欄
2022.07.22
再見垃圾(桶)
這個專欄叫「再見垃圾桶」,便說一段名副其實的經歷吧。 七年前,漁農自然護理署打算撤走五條熱門山徑上的垃圾桶,提倡「自己垃圾自己帶 走」,但怕惹公眾投訴,圖添阻力。當時我剛離開服務十一年的環保團體,冇人冇物冇組織,但看到這做法方向正確又有意義,便膽粗粗請纓出謀,協力推進。 移走垃 ...
朱漢強
專欄
專欄
2022.07.08
丟垃圾的文化大革命
要大家乖乖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是人類絞盡腦汁的「大爭戰」。 瑞典南部城市 Malmo出奇招,設置真人發聲垃圾桶。投垃圾進去,會得到女生熱情回 應,「哦,就是那裏,對!」、「快回來再做一次!」或是「嗯,下次再往左邊一點」,就是語帶雙關的情色話(dirty talk)。 發聲垃圾桶最初由男聲「老正」 ...
朱漢強
專欄
垃圾桶
專欄
2022.06.24
發芽菜,準備好未?
柴米油鹽無小事。各散東西的朋友最近不約而同說,食物開支升翻天。 先說台北,我家巷口的烤鴨店,過年前半隻鴨才賣三百九十元台幣(約100港元),農曆年後已跳升近兩成半至四百七十元(約125港元)。以為兩成很高,原來高處未算高。 住澳洲的N稱,俄烏戰爭前,超市番茄每公斤8.9澳元(約50港元), ...
朱漢強
專欄
芽菜
專欄
2022.06.10
樽蓋蓋不住的真相
回收膠樽前要否除掉瓶蓋?這爭論再過幾年應該不復聽到,因為可口可樂五月推出了樽蓋相連的設計。 新設計剛在蘇格蘭推出,二○二四初會擴展至全英國實行,預計這風潮隨後也會吹到香港。 樽蓋相連行內說法叫「繫留」(attached caps),設計概念類似飲品鋁罐的內嵌式拉環,開罐後不會與容器分離,如是 ...
朱漢強
專欄
膠樽
專欄
2022.05.27
多「爐」多得?
環保署官員最近說,本港第一座焚化爐預計二○二五年啟用,緊接的第二座預期二○ 三○年代初投產,即使如此,兩座設施每日只能合力處理七千公噸廢物,仍有四千噸的缺口,「認為要與時並進及追落後,在全港物色地點興建更多轉廢為能設施」,意味焚化陸續有來。官員又以競爭對手新加坡為例,指獅城也有五 ...
朱漢強
專欄
專欄
2022.05.13
一衫還有一衫高
本文重點非Zara,但故事得從它說起。 Zara是「速食時裝」(Fast Fashion)的表表者,二○一二年讀它的案例,留意到其中殺着,叫饑餓行銷。 簡單說,店鋪每周進兩款新貨,且貨量不多,造成貨如輪轉的感覺,讓顧客衍生「要買趁手、唔買走寶」的心態,於是心癢癢等着下回出新貨時尋寶,要是能早人一步 ...
朱漢強
專欄
ZARA
專欄
2022.04.29
難分難解PLA
麥當勞減塑,栽了一個大斛斗。 全球塑膠污染,已鬧上聯合國關注的層次;當即棄塑膠成為過街老鼠,快餐龍頭麥當勞作為短命膠大戶,走塑壓力自不待言。 我自二 ○二○年初移居台灣,發現麥當勞使用的沙律杯、凍飲杯,表面上與塑膠容器無異,翻轉杯底,卻發現原來用上聚乳酸 (PLA)這物料。你未必認識P ...
朱漢強
PLA
聚乳酸
專欄
2022.04.15
微膠足道
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塑膠微粒,意味這些膠粒可在體內游走,甚或滯留器官內。 別以為只有一個半個走霉運的「膠人」, 今次接受測試的二十二名健康成年人中,超過77%有此情況。 他們含膠量可不只「一粒半粒」。科學家算出,「膠人」們體內每毫升血液平均有1.6微克微膠粒。你可以這樣想像: ...
朱漢強
專欄
塑膠
1
...
2
3
4
5
6
...
15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