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博發展】Taipei Dangdai的可能 台北的後發優勢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亞洲藝博發展】Taipei Dangdai的可能 台北的後發優勢

21.03.2019
taipei-dangdai-18-january-2019-courtesy-taipei-dangdai-17
藝博會彷彿是城市發展其藝術市場的必要方法,但它怎樣與在地的藝術團體協調,是一個艱難的修正過程。
藝博會彷彿是城市發展其藝術市場的必要方法,但它怎樣與在地的藝術團體協調,是一個艱難的修正過程。

Taipei Dangdai在台灣藝術界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台灣史上首個由外來資本舉辦的藝博會。向來台灣的藝博會,都是高度依靠本土收藏家與老牌畫廊組織的。其實在1993年台灣經濟高速增長時,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舉辦的台北藝博會,亦曾開放給國際畫廊參展,但這發展在台灣經濟發展退潮後,便停滯不前。

由於本地收藏家與藝廊主導,台北的藝術市場,向來比較不重視當代藝術,而Taipei Dangdai的出現,其實是台北藝術市場一次更新的機會。Taipei Dangdai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曾是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的總監,這藝術展後來演變成Art Basel Hong Kong。把這種國際藝博會搬到台灣,其實是嘗試複製香港的成功到台灣這相對封閉的市場。

Taipei Dangdai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曾是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的總監。
Taipei Dangdai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曾是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的總監。

這也是這種跨國藝術資本的策略,在亞洲區,藝博會是銷售的重要途徑,亞洲的藏家更傾向在藝博會中購買作品。而在亞洲城市如新加坡、杜拜、雅加達、台北等出現的藝博會,其實是跨國藝術資本下的注碼:到底開一個新的藝博會,可以接觸到多少新的當地買家,做成多少的銷售?它們又可以怎樣把西方世界的藝術審美論述,帶到新的市場?這點尤其重要,換個角度來說,這種M+策展人皮力口中的「國際當代藝術風格」,其實是有利於國際藝廊,以至國際藝博舉辦機構的。

對於台灣藝術界來說,國際藝博會的出現是致命地吸引的。台灣的當代藝術作品,從來不是此地銷售的寵兒,國際藝博會帶來的國際買家羣,能把台灣藝術家帶出國際,同時把資金帶進積弱的台灣藝術圈。而雖然比不上香港的免稅,台灣的5%稅率在亞洲區仍是偏低的,而且台灣的政治也比中國其他城市開放,可以展出更多元的作品。

開始比較的一年

與香港的發展不同,香港是因為Art Basel的出現,由藝博會帶動藝術生態發展。從大型藝廊的進駐,到藝術家、藝術行政人才的培育,香港的藝術圈花了好一段時間,才發展到現在稍為健康的格局,縱然西九的博物館羣要發揮效用卻遙遙無期,但大館、H Queen’s等地標的出現,讓香港除了是藝術品買賣的集中地外,藝術創作亦開始進入國際視野。

但台灣本身就有自己的問題,這地本身就有着許多本地的藝博會,如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籌劃的Art Taipei、Art Taichung、Art Tainan、Art Formosa、Art Kaohsiung、Art Future等大大小小的博覽會,本土的藝術勢力早已有着微妙的張力,而大家也知道,這種張力是台灣當代藝術市場發展的阻力之一。今次的Taipei Dangdai,某程度上打破了台灣藝壇的平衡,但未來的發展如何,還是要看國際藝廊是否仍當台灣是有發展潛力的地區,也看本地藝壇如何因應Taipei Dangdai的出現而調整做法。觀乎新加坡的經驗,可看到只要在地區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藝博會不是穩賺不蝕的生意。而台灣的藝博會要發展下去,主要的競爭對手,仍是香港,在UBS提供Taipei Dangdai三年贊助的情況下,Taipei Dangdai仍有兩年時間去發展出自己的定位,而今年香港的Art Basel,也會是那些國際藝廊以至亞洲區買家觀察的最好時機。

taipei-dangdai-19-january-2019-courtesy-taipei-dangdai-19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