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沒有藝術根基的人來說,理解藝術就如登陸月球般困難。究竟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們,該如何接觸藝術這回事?以下3大「基本功」,或許幫到你。
1. 了解作品和藝術家背景
去展覽欣賞藝術品有如去旅行參觀歷史遺跡,假如出發前沒有預先了解名勝的歷史和故事,望住冰冷的建築遺物,其實只會一頭霧水,實在難以投入,無法產生共鳴。想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念,最直接就是參加導賞團,這有助明白作品意境、創作動機和內裡隱含的訊息。導賞團就如懶人包,能在最短的時間把精要的資訊通通塞入你的腦袋。
錯過了導賞團的朋友也不用愁,自行搜集關於藝術家的背景資料就是了。大家亦先無須將藝術想得太深奧,皆因並不是每個藝術家都嘗試透過作品宣示態度或含隱訊息,很多時也只是一種情感宣洩。反正藝術既沒有特定也沒有唯一的意義,你不是他肚裡的蛔蟲,在連藝術家本身都沒思考創作的意圖下,觀者就無謂猜度藝術家的創作目的,自己參透到什麼,感受到什麼,觀察到什麼,消化到什麼,它就可以是什麼,這也是藝術有趣之處。
2. 「一構圖、二色彩、三光影、四筆觸」
探索作品意義固然重要,但觀察作品的表象特徵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驟。以看畫為例,記住這句口訣:「一構圖、二色彩、三光影、四筆觸」就包你識少少都可以扮代表!或者你覺得聽起來有點太兒戲,但這卻是最直接從畫作中得到的資訊,而且幾乎所有作品都離不開這四大元素。
1. 構圖是畫面的結構,元素離不開點、線、面、形狀、形體和空間。藝術家會藉著安排這些元素,引領觀者進入特定的視覺排序,甚至用以強調畫面元素的主次,使觀者能粗略估計畫中人事物的關聯和故事性。
2. 色彩是畫作中最具情感特徵的元素,是藝術家向觀眾直接表達自己的方式,其選色不但某程度反映當期時的心情和情緒狀態,也能營造畫面氣氛和獨特視覺效果。
3. 光影是指畫中物受光、背光及反光的位置和陰影部分。大家可從留意光與影的位置來鎖定光源是從何處來,然後仔細感受光影營造出的立體感和畫面獨特的氛圍,從中學習藝術家的作畫技巧和風格。
4. 筆觸是畫具和顏料在畫布上留下的痕跡,一般也難以在其他媒介的藝術品找到。它就如簽名和字跡,獨一無二,除了是分辨作品真假的「工具」,也是藝術家獨特的藝術語言。從不同的力度、方向、紋理及形態,我們不但可以猜測藝術家及藝術品的性格特徵,也能窺探他們的創作方法。
3. 感覺最緊要!
同擇偶一樣,評價作品美不美觀並不重要,即使美學有所標準,但各人的偏好卻是個相當主觀的選擇。正如藝術收藏家Michael Audain所說:「If some of this art is not for you, that’s fine. Art appreciation is a subjective matter, and we each bring our own experience, knowledge and taste to the party」,所以在入門階段就先把這個考慮擱置好了。觀者反而該從感覺入手,留意並探索這些作品能否勾起更多的想像力、情感投射、生活體驗、文化認知等更貼身的層面,使自己與藝術有所連結。當然,並不是所以作品都能啟迪觀者,它既能勾起觀者的正面情緒,也能為觀者帶來負面感受,甚至泛不起任何感覺。一句講晒:「最重要講Feel啊喂!」
(網上圖片)